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主要思想 | 第12页 |
1.3.2 重点和难点 | 第12-13页 |
1.3.3 创新与特色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生态殖民问题相关理论阐释 | 第14-21页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相关问题 | 第14-16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意义 | 第15-16页 |
2.2 生态殖民的相关问题 | 第16-21页 |
2.2.1 生态殖民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2 生态殖民问题的当代表现 | 第17-21页 |
第三章 对生态殖民问题的分析及批判 | 第21-30页 |
3.1 生态殖民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 | 第21-24页 |
3.1.1 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第21-22页 |
3.1.2 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矛盾性 | 第22-23页 |
3.1.3 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体化 | 第23-24页 |
3.2 生态殖民问题带来的实际危害 | 第24-26页 |
3.2.1 约束发达国家的长远发展 | 第24-25页 |
3.2.2 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发展 | 第25-26页 |
3.2.3 威胁全体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 | 第26页 |
3.3 对生态殖民问题的批判 | 第26-30页 |
3.3.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生态殖民问题的批判 | 第27-28页 |
3.3.2 生态殖民问题存在的价值误导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应对生态殖民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30-37页 |
4.1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 第30-32页 |
4.1.1 构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第30-31页 |
4.1.2 牢筑和谐共存的自然观 | 第31页 |
4.1.3 培育健康适度的消费观 | 第31-32页 |
4.2 重塑生态为先的生产关系 | 第32-35页 |
4.2.1 生产环节建立生态成本控制机制 | 第32-33页 |
4.2.2 分配环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33页 |
4.2.3 在交换环节确立生态分工机制 | 第33-34页 |
4.2.4 在消费环节实行生态再生产机制 | 第34-35页 |
4.3 提倡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生态秩序 | 第35-37页 |
4.3.1 提倡环境外交 | 第35页 |
4.3.2 重视环境正义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生态殖民问题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 第37-48页 |
5.1 生态殖民问题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 第37-40页 |
5.1.1 不可再生资源被大量损耗 | 第37-38页 |
5.1.2 森林系统被破坏 | 第38页 |
5.1.3 最大的“洋垃圾”转移国 | 第38-39页 |
5.1.4 直接的环境污染 | 第39-40页 |
5.2 从生态殖民问题中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 第40-44页 |
5.2.1 生态殖民问题给予中国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启示 | 第41-42页 |
5.2.2 绿色发展道路是解决生态殖民问题的内在要求 | 第42页 |
5.2.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目标 | 第42-44页 |
5.3 从生态殖民问题中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 第44-48页 |
5.3.1 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5.3.2 完善生态法律法规制度 | 第45-46页 |
5.3.3 积极探索绿色产业体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