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商议式司法视域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概述第11-15页
    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1.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的关系第12-13页
    1.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义第13-15页
        1.3.1 在公正的基础上侧重效率提高第13页
        1.3.2 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哲学理念第13-14页
        1.3.3 探索合作型诉讼模式第14-15页
第2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商议式司法第15-26页
    2.1 商议式司法的概念第15-16页
    2.2 商议式司法的哲学基础第16-18页
        2.2.1 真理共识论第16-17页
        2.2.2 “以和为贵”的传统儒家思想第17-18页
    2.3 商议式司法的原则第18-23页
        2.3.1 沟通之真实性原则第20页
        2.3.2 沟通之正当性原则第20-22页
        2.3.3 沟通之真诚性原则第22-23页
    2.4 商议式司法的特点第23-26页
第3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32页
    3.1 传统对抗式诉讼模式的阻碍第26-27页
    3.2 案件证明标准较低第27-28页
    3.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性缺乏保障第28-29页
    3.4 从宽范围过小,未区分不同幅度第29-30页
    3.5 不起诉范围较小、程序衔接不当第30-32页
第4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路径第32-39页
    4.1 从对抗式诉讼模式向沟通式诉讼模式的转变第32页
    4.2 严格案件证明标准第32-33页
    4.3 权利保障和监督并举,确保自愿认罪认罚第33-35页
        4.3.1 加强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第33-35页
        4.3.2 加强法院对自愿性的审查第35页
    4.4 扩大从宽范围,区分从宽幅度第35-36页
    4.5 建构多元化的程序第36-39页
        4.5.1 庭前程序和不起诉制度实现审前分流第36-37页
        4.5.2 加强与其他程序的衔接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的审查起诉程序问题研究
下一篇:民事诉讼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