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论文--温室论文

温室群环境参数监测系统与参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16-31页
    1.1 引言第16-18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6页
        1.3.1 温室群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2 温室环境参数时空分布规律及建模研究现状第23-26页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27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7-31页
        1.5.1 课题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2 课题研究方法第28-30页
        1.5.3 论文技术路线第30-31页
2 温室群测控系统关键设备研究第31-63页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第31-40页
        2.1.1 温室群控系统的特点第31-32页
        2.1.2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2-34页
        2.1.3 温室环境分析及传感器组参数选择第34-40页
    2.2 基于RS485总线的无线信息采集节点设计第40-50页
        2.2.1 RS485总线及Modbus通讯协议第41-42页
        2.2.2 数据采集节点的软硬件系统设计第42-47页
        2.2.3 节点数据处理算法与性能测试第47-50页
    2.3 基于433MHz技术的自组网数据汇聚节点设计第50-58页
        2.3.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绍第50-51页
        2.3.2 数据汇聚节点的软硬件系统设计第51-56页
        2.3.3 汇聚节点工作性能测试第56-58页
    2.4 基于GPRS的远距离数据传输设备研究第58-62页
        2.4.1 GPRS无线传输模块第58-59页
        2.4.2 远距离无线数据传输节点设计第59-60页
        2.4.3 GPRS节点实验测试第60-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3 温室内部自组网测控系统研究第63-94页
    3.1 温室自组网测控系统的构建第63-66页
        3.1.1 温室测控系统的基本功能第63-64页
        3.1.2 温室测控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64页
        3.1.3 网络拓扑结构及全覆盖策略第64-66页
    3.2 传感器的标定与试验测试第66-73页
        3.2.1 传感器的标定第66-69页
        3.2.2 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第69-73页
    3.3 自组网测控系统研究第73-89页
        3.3.1 433MHz无线数据透传模块第73-75页
        3.3.2 无线自组网通信策略研究第75-77页
        3.3.3 无线自组网通信协议实现第77-83页
        3.3.4 温室环境参数控制器设计第83-86页
        3.3.5 数据处理与显示软件设计第86-89页
    3.4 温室自组网测控系统试验测试第89-93页
        3.4.1 系统无线传输距离测试第89-90页
        3.4.2 采集节点续航能力测试第90-92页
        3.4.3 分组自组网性能参数测试第92-93页
    3.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4 基于GPRS的温室群集总监测系统研究第94-116页
    4.1 集总监测系统的结构及软件组成第94-96页
        4.1.1 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第94-95页
        4.1.2 监测系统的软件组成第95-96页
    4.2 服务器数据汇聚软件及数据库系统研究第96-102页
        4.2.1 数据汇聚软件基本功能第96-98页
        4.2.2 服务器端数据库系统第98-100页
        4.2.3 GPRS网络数据传输协议研究第100-102页
    4.3 远程客户端集总测控软件设计第102-109页
        4.3.1 客户端软件基本组成及功能第102-103页
        4.3.2 客户端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第103-105页
        4.3.3 客户端软件程序设计第105-109页
    4.4 GPRS通信链路的构建与测试第109-115页
        4.4.1 GPRS通信链路的构建第109-111页
        4.4.2 参数配置及实验测试第111-115页
    4.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5 温室群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性能综合测试与分析第116-128页
    5.1 自组网数据采集与测控系统测试第116-118页
        5.1.1 自组网系统测试方案设计第116-117页
        5.1.2 无线自组网系统综合测试第117-118页
    5.2 服务器软件系统综合测试第118-120页
        5.2.1 数据中心软件基本功能测试第119-120页
        5.2.2 数据库系统基本功能测试第120页
    5.3 客户端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测试分析第120-125页
        5.3.1 数据汇聚与实时显示功能测试第121-122页
        5.3.2 数据库访问与集总仿真分析测试第122-124页
        5.3.3 客户端数据存储功能测试第124-125页
    5.4 环境参数独立分析功能测试第125-127页
    5.5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6 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状况分析第128-163页
    6.1 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监测方案第128-132页
        6.1.1 温室群基本情况第128-129页
        6.1.2 典型高度平面环境参数监测方案第129-130页
        6.1.3 典型纵截面环境参数监测方案第130-131页
        6.1.4 室内环境参数时空分布三维重构方案第131-132页
    6.2 不同高度平面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状况分析第132-137页
        6.2.1 环境温湿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32-134页
        6.2.2 土壤温湿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34-136页
        6.2.3 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36-137页
    6.3 典型纵截面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状况分析第137-155页
        6.3.1 环境温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38-143页
        6.3.2 环境湿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43-147页
        6.3.3 土壤温湿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47-152页
        6.3.4 光照强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52-153页
        6.3.5 CO_2浓度分布状况分析第153-155页
    6.4 温室环境参数耦合模型构建和分析第155-161页
        6.4.1 室内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室外环境温度模型第155-157页
        6.4.2 室内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时间模型第157-158页
        6.4.3 CO_2浓度-光照强度-时间模型第158-160页
        6.4.4 CO_2浓度-光照强度-室内温度模型第160-161页
    6.5 本章小结第161-16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3-166页
    7.1 结论第163-164页
    7.2 创新点第164页
    7.3 展望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6页
附录第176-190页
作者简介第190-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d-Fe系非晶合金晶化机理研究
下一篇:约翰·辛格喜剧创作的美学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