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特色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担保机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 | 第18-32页 |
2.1 国际担保机构 | 第18-24页 |
2.1.1 担保业务起源 | 第18页 |
2.1.2 担保业务分类 | 第18-20页 |
2.1.3 发达国家担保业务体系 | 第20-23页 |
2.1.4 发展中国家担保业务体系 | 第23-24页 |
2.2 国内担保机构 | 第24-32页 |
2.2.1 担保机构与银企关系 | 第24-26页 |
2.2.2 我国担保行业起源、沿革及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2.2.3 商业逻辑简述 | 第27-29页 |
2.2.4 业务模式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成都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环节 | 第32-42页 |
3.1 成都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介 | 第32-33页 |
3.1.1 基本情况介绍 | 第32页 |
3.1.2 组织架构 | 第32-33页 |
3.2 业务流程、主要环节及其风险分析 | 第33-37页 |
3.2.1 业务流程概述 | 第33-34页 |
3.2.2 主要环节 | 第34-37页 |
3.3 成都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现行风险控制制度 | 第37-42页 |
3.3.1 风险控制体系概述 | 第37-38页 |
3.3.2 现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问题 | 第38-40页 |
3.3.3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成都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风险项目分析 | 第42-59页 |
4.1 成都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保项目分析 | 第42-49页 |
4.1.1 在保项目行业分布 | 第42-47页 |
4.1.2 成因分析 | 第47-49页 |
4.2 成都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代偿项目分析 | 第49-52页 |
4.3 主要风险概览 | 第52-57页 |
4.3.1 宏观经济风险 | 第52-53页 |
4.3.2 担保行业风险 | 第53-54页 |
4.3.3 战略风险 | 第54-55页 |
4.3.4 流动性风险 | 第55页 |
4.3.5 合规风险 | 第55-56页 |
4.3.6 信用风险 | 第56页 |
4.3.7 操作风险 | 第56-57页 |
4.3.8 市场风险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改进措施 | 第59-74页 |
5.1 组织架构设计 | 第59-60页 |
5.2 业务流程再造 | 第60-66页 |
5.2.1 评估整体信用水平 | 第61-62页 |
5.2.2 评估履约偿债能力 | 第62-63页 |
5.2.3 评估借款目的 | 第63-64页 |
5.2.4 评估风险敞口及定价 | 第64-66页 |
5.2.5 起草调查报告与监控经营实况 | 第66页 |
5.3 风险控制体系搭建 | 第66-70页 |
5.3.1 担保机构业务信用风险特征 | 第67-69页 |
5.3.2 风险管理原则 | 第69-70页 |
5.4 风险管理措施 | 第70-74页 |
5.4.1 确定风险偏好 | 第70-71页 |
5.4.2 建立业务平台 | 第71页 |
5.4.3 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 第71-72页 |
5.4.4 建立业务组织框架 | 第72-73页 |
5.4.5 建立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 | 第73页 |
5.4.6 加强事后回顾和学习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