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科研经费管理 | 第16页 |
2.廉政风险防控 | 第16-17页 |
3.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 | 第17-18页 |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提出逻辑 | 第18-19页 |
1.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及其分类 | 第18页 |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逻辑 | 第18-19页 |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1.预防腐败理论 | 第19页 |
2.绩效考核理论 | 第19-20页 |
3.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4.寻租理论 | 第20-22页 |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环境及廉政风险表现 | 第22-32页 |
(一)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所面临的政策环境 | 第22-25页 |
1.颁布主体有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 | 第24页 |
2.学科类别有人文社会科学政策和自然科学政策 | 第24-25页 |
3.行文方式分为单项政策和综合政策 | 第25页 |
(二)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 第25-27页 |
1.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攀升 | 第26-27页 |
2.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现状 | 第27页 |
(三)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分布及表现 | 第27-32页 |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分布 | 第27-29页 |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腐败表现形式 | 第29-32页 |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归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主观原因 | 第32-34页 |
1.高校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认识不足 | 第32-33页 |
2.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存在认识误区 | 第33页 |
3.科研经费被异化为政绩和评估指标 | 第33-34页 |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客观原因 | 第34-36页 |
1.内部监管缺位与外部监管乏力 | 第34页 |
2.发票报销制度不适应科研经费有效管理 | 第34-35页 |
3.科研经费管理绩效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四、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风险防控策略探讨 | 第36-45页 |
(一)细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流程 | 第36-37页 |
1.申报与立项环节 | 第36页 |
2.执行环节 | 第36-37页 |
3.结题验收环节 | 第37页 |
(二)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监督方式 | 第37-39页 |
1.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内部监督 | 第37页 |
2.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管 | 第37-38页 |
3.积极引导外部舆论,加强外部监督 | 第38-39页 |
(三)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体系 | 第39-41页 |
1.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实施弹性经费预算管理模式 | 第39页 |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经费配置机制 | 第39-40页 |
3.执行科研经费节余奖励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 第40-41页 |
(四)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思想教育 | 第41-43页 |
1.提高科研人员防腐自律的自觉性 | 第41-42页 |
2.强化科研人员廉政风险教育 | 第42页 |
3.开展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文化建设 | 第42-43页 |
(五)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约束体系 | 第43-45页 |
1.建立综合性预防和惩治科研经费管理廉政风险的法律 | 第43页 |
2.确立科研人员的廉政行为准则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