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我国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关于第三方支付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四、文献评述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一、萌芽阶段 | 第18-19页 |
二、培育阶段 | 第19页 |
三、快速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四、规范发展阶段 | 第20页 |
第二节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一、快速集中的发展态势 | 第20-21页 |
二、移动支付为主的模式 | 第21-22页 |
三、领域众多的发展态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稳定的直接影响 | 第23-24页 |
一、技术风险影响路径 | 第23页 |
二、资金沉淀风险影响路径 | 第23-24页 |
三、法律风险影响路径 | 第24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稳定的间接影响 | 第24-27页 |
一、货币供应路径 | 第24-25页 |
二、商业信贷路径 | 第25-26页 |
三、实体经济路径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对我国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7-45页 |
第一节 金融稳定的衡量 | 第27-31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描述统计 | 第31-33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31页 |
二、描述统计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模型设定 | 第33-36页 |
一、SVAR模型的分析框架与识别 | 第33-34页 |
二、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 | 第34页 |
三、平稳性检验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模型检验 | 第36-38页 |
一、协整检验及修正误差模型 | 第36-37页 |
二、Grange因果检验 | 第37-38页 |
第五节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 第38-45页 |
一、脉冲响应分析 | 第38-42页 |
二、方差分解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5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