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1.2 课题意义 | 第8-9页 |
| 1.3 国内外空气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 1.3.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页 |
| 1.3.5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2 空气微生物污染评价方法 | 第18-38页 |
| 2.1 采样方法 | 第18页 |
| 2.2 室外大气细菌评价方法 | 第18-22页 |
| 2.3 室内空气细菌评价方法 | 第22-31页 |
| 2.4 室外大气真菌评价方法 | 第31-35页 |
| 2.5 室内空气真菌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 2.6 普通病房微生物浓度建议评价方法 | 第3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3 撞击法现场实测 | 第38-54页 |
| 3.1 医院B实测病房信息 | 第38-39页 |
| 3.2 医院B现场实测内容与器材 | 第39-41页 |
| 3.2.1 测试内容 | 第39页 |
| 3.2.2 测试器材 | 第39-41页 |
| 3.3 实验方案与现场实测 | 第41-45页 |
| 3.4 实测数据 | 第45-49页 |
| 3.5 数据分析 | 第49-53页 |
| 3.5.1 不同科室病房对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3.5.2 冬夏季节对浓度的影响 | 第50页 |
| 3.5.3 人数、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3.5.4 病房空气微生物浓度及污染评价 | 第51-53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4 沉降法现场实测 | 第54-70页 |
| 4.1 医院A采样病房信息 | 第54-55页 |
| 4.2 医院A现场实测内容与器材 | 第55-57页 |
| 4.2.1 实测内容 | 第55页 |
| 4.2.2 实测器材 | 第55-57页 |
| 4.3 实验方案与现场实测 | 第57-60页 |
| 4.4 采样数据 | 第60-64页 |
| 4.5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8页 |
| 4.5.1 采样病房不同对浓度的影响 | 第64页 |
| 4.5.2 不同季节对浓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 4.5.3 人数、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浓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4.5.4 病房空气微生物浓度及污染评价 | 第66-68页 |
| 4.6 采样方法对比 | 第68-69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空气微生物气溶胶分布和优势菌种 | 第70-94页 |
| 5.1 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及分布特征 | 第70-86页 |
| 5.1.1 空气细菌气溶胶粒径及分布特征 | 第70-78页 |
| 5.1.2 空气真菌气溶胶粒径及分布特征 | 第78-86页 |
| 5.2 空气微生物种属特征 | 第86-91页 |
| 5.2.1 空气细菌优势菌种 | 第87-88页 |
| 5.2.2 空气真菌优势菌种 | 第88-91页 |
| 5.3 与文献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91-93页 |
| 5.3.1 空气细菌对比 | 第91-92页 |
| 5.3.2 空气真菌对比 | 第92-9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 6.1 总结 | 第94-95页 |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