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1.5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6-19页 |
2 政府治理能力和信息公开关系的理论框架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信息公开 | 第19页 |
2.1.2 政府信息公开 | 第19-20页 |
2.1.3 政府能力理论 | 第20-21页 |
2.1.4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论述 | 第22页 |
2.2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契合 | 第22-25页 |
2.2.1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民主行政价值取向的契合 | 第23页 |
2.2.2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的契合 | 第23页 |
2.2.3 政府信息公开与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契合 | 第23-25页 |
3 信息公开视域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 第25-37页 |
3.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情况 | 第25-28页 |
3.1.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与发展 | 第25-26页 |
3.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3.2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8-29页 |
3.3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3.4 信息公开视域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缺陷的原因 | 第31-37页 |
3.4.1 信息公开给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2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4 国外政府地方治理能力提升的经验与启示 | 第37-47页 |
4.1 国外政府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 第37-43页 |
4.1.1 英国地方政府治理实践 | 第37-40页 |
4.1.2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实践 | 第40-43页 |
4.2 国外政府地方治理能力提升的启示 | 第43-47页 |
4.2.1 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前提是实行信息公开 | 第43页 |
4.2.2 地方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服务理念 | 第43-44页 |
4.2.3 地方治理能力提升要加强制度建设 | 第44页 |
4.2.4 地方治理能力提升要依靠公众和社会组织的推动 | 第44页 |
4.2.5 地方治理能力提升应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为保障 | 第44-47页 |
5 信息公开视域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思路与对策 | 第47-55页 |
5.1 培育政府的服务理念和公民的权利意识 | 第47-48页 |
5.1.1 培育政府的“治理为民”和“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 第47-48页 |
5.1.2 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 | 第48页 |
5.2 构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5.2.1 构建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 第48页 |
5.2.2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上的公众参与 | 第48-49页 |
5.3 健全地方政府执行流程 | 第49-50页 |
5.3.1 有效构建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 第49页 |
5.3.2 合理建设地方政府运行流程 | 第49-50页 |
5.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 | 第50-55页 |
5.4.1 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 第50-51页 |
5.4.2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 | 第51页 |
5.4.3 加强危机预防能力建设 | 第51-52页 |
5.4.4 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第52页 |
5.4.5 增强地方政府的促进社会发展能力 | 第52-53页 |
5.4.6 不断加强公众与舆论监督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