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2.1 DEM尺度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 1.2.2 DEM插值算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3-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论文结构 | 第13-16页 |
| 2 数据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6-26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 2.2 研究数据基础 | 第17-20页 |
| 2.2.1 SRTM数据介绍 | 第17-18页 |
| 2.2.2 ASTER数据介绍 | 第18-20页 |
| 2.2.3 我国 1:1 万DEM数据介绍 | 第20页 |
| 2.3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 | 第20-22页 |
| 2.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 2.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2.4.2 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3 基于地形信息熵的融合DEM最佳格网尺寸的确定 | 第26-42页 |
| 3.1 DEM最佳格网尺寸确定需考虑的因素 | 第26页 |
| 3.2 信息熵简介 | 第26-27页 |
| 3.3 地形信息与DEM格网间距的关系 | 第27-31页 |
| 3.3.1 地形信息简介 | 第27-28页 |
| 3.3.2 地形因子简介 | 第28-31页 |
| 3.4 地形因子的提取原理与方法 | 第31-33页 |
| 3.5 基于信息熵的DEM最佳格网尺寸的确定 | 第33页 |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基于空间域加权最优的DEM高程融合 | 第42-66页 |
| 4.1 基于加权平均方法提取融合谷脊线 | 第42-50页 |
| 4.1.1 谷脊线提取方法概述 | 第42-43页 |
| 4.1.2 基于地表水流模拟方法的谷脊线提取算法 | 第43-47页 |
| 4.1.3 基于加权融合方法提取融合谷脊线 | 第47-48页 |
| 4.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 4.2 顾及地形约束的DEM内插 | 第50-58页 |
| 4.2.1 DEM插值原理 | 第51-52页 |
| 4.2.2 DEM插值算法分类 | 第52-53页 |
| 4.2.3 基于反距离加权平均插值算法的DEM内插 | 第53-56页 |
| 4.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 4.3 基于空间域加权最优融合方法的DEM高程融合 | 第58-64页 |
| 4.3.1 空间域加权最优融合算法概述 | 第58-59页 |
| 4.3.2 融合DEM的精度评价 | 第59-60页 |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5.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7页 |
| 5.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