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选题缘由第7页
    二、研究现状第7-11页
    三、研究方案第11-13页
第一章 吴缜、吴兰庭等人与《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第13-31页
    第一节 吴缜与《五代史纂误》第13-19页
        一、吴缜的生平及学术成就第14-16页
        二、《五代史纂误》概说第16-19页
    第二节 吴兰庭与《五代史记纂误补》第19-25页
        一、吴兰庭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第19-23页
        二、《五代史记纂误补》概说第23-25页
    第三节 周寿昌与《五代史记纂误补续》第25-28页
        一、周寿昌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第25-27页
        二、《五代史记纂误补续》概说第27-28页
    第四节 吴光耀与《五代史记纂误续补》第28-31页
        一、吴光耀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第28页
        二、《五代史记纂误续补》概说第28-31页
第二章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体例与内容第31-47页
    第一节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体例第31-32页
        一、依照《新五代史》的原有次序依次进行考辨第31页
        二、使用起首语引出按语第31-32页
        三、使用不同的行文格式以使行文层次保持分明第32页
    第二节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内容第32-42页
        一、史法第33-38页
        二、对史事的考辨第38-42页
    第三节 诸作在体例与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第42-47页
        一、体例上一脉相承第42页
        二、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第42-47页
第三章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考史方法、关注重点及资料来源第47-63页
    第一节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考史方法第47-53页
    第二节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关注重点及资料来源第53-63页
        一、《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关注重点第54-55页
        二、《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资料来源第55-63页
第四章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价值与影响第63-75页
    第一节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价值第63-70页
        一、对于《新五代史》研究的价值第63-68页
        二、对于五代史研究的价值第68-69页
        三、对于史学批评研究的价值第69-70页
    第二节 《五代史纂误》及其续补之作的影响第70-75页
        一、后人对诸作考辨成果的吸收和利用第71-72页
        二、在史学批评上的启发第72-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3页
硕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毓黻、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对比研究
下一篇:委任统治下的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