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对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的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二) 对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金毓黻、内藤湖南的学术经历与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金毓黻的学术经历与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 第12-15页 |
一、金毓黻的学术经历 | 第12-13页 |
二、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内藤湖南的学术经历与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 第15-20页 |
一、内藤湖南的学术经历 | 第15-17页 |
二、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的撰写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金毓黻、内藤湖南对中国史学史一些问题的认识 | 第20-40页 |
第一节 史家选取比较 | 第20-24页 |
一、史家选取之异同 | 第20页 |
二、选取原则之差异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史学分期比较 | 第24-29页 |
一、金毓黻以史籍、史家等因素为依据,以不同朝代的兴替为分期标准 | 第24-25页 |
二、内藤湖南基本以“宋代近世说”为基础的分期意识 | 第25-27页 |
三、关于宋代史学分期的差异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关于清代史学研究之比较 | 第29-40页 |
一、对清代史学整体认识之不同 | 第30-35页 |
二、对章学诚史学认识之不同 | 第35-40页 |
第三章 金毓黻、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特点 | 第40-48页 |
第一节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特点 | 第40-43页 |
一、深受梁启超影响 | 第40-42页 |
二、考据学特点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特点 | 第43-48页 |
一、把握总体历史,清晰描述中国史学发展主线 | 第43-46页 |
二、密切关注史学与时代之联系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两本《中国史学史》的地位 | 第48-52页 |
第一节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的地位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的地位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