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光斑处理及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高能激光器测量装置 | 第11-12页 |
1.2.2 光斑处理技术 | 第12-13页 |
1.2.3 光斑质量参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光斑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 | 第17-25页 |
2.1 轮廓提取算法 | 第17-20页 |
2.1.1 Ostu算法 | 第17-18页 |
2.1.2 Mean Shift算法 | 第18-20页 |
2.2 图像增强算法 | 第20-24页 |
2.2.1 小波阈值去噪方法 | 第20-23页 |
2.2.2 模糊增强算法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光斑处理系统方案设计 | 第25-34页 |
3.1 系统总体方案改进 | 第25-27页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30页 |
3.2.1 系统的暗室设计 | 第27-28页 |
3.2.2 系统的光路设计 | 第28-29页 |
3.2.3 系统的同步装置设计 | 第29-30页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0-33页 |
3.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0-32页 |
3.3.2 概要设计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环形光斑轮廓提取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34-51页 |
4.1 光斑轮廓提取算法设计 | 第34-38页 |
4.2 外轮廓提取算法 | 第38-45页 |
4.2.1 Ostu法提取外轮廓 | 第38-40页 |
4.2.2 Ostu法的改进 | 第40-43页 |
4.2.3 外轮廓提取的后续处理 | 第43-45页 |
4.3 内轮廓提取算法 | 第45-50页 |
4.3.1 Mean Shift算法提取内轮廓 | 第45-46页 |
4.3.2 过分割区域的区域合并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环形光斑增强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51-65页 |
5.1 光斑增强处理算法设计 | 第51-53页 |
5.2 光斑去噪增强算法 | 第53-58页 |
5.2.1 孤立点检测与处理 | 第53-56页 |
5.2.2 小波阈值去噪处理 | 第56-58页 |
5.3 光斑显示增强算法 | 第58-64页 |
5.3.1 模糊增强算法处理光斑 | 第58-60页 |
5.3.2 模糊对比度的引入 | 第60-63页 |
5.3.3 伪彩色处理模糊增强结果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环形光斑质量分析 | 第65-77页 |
6.1 环形光斑几何参数 | 第65-68页 |
6.2 环形光斑质量参数 | 第68-75页 |
6.2.1 传统的质量参数 | 第68-70页 |
6.2.2 改进的质量参数 | 第70-75页 |
6.3 环形光斑质量分析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