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数字电路论文

JPEG-LS图像无损压缩IP核的FPGA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论文完成的工作第10-12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2-15页
第二章 FPGA 设计开发及IP 核技术第15-25页
   ·SPARTAN 3E 系列器件结构第15-16页
   ·FPGA 设计流程第16-20页
   ·FPGA 中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第20-21页
   ·IP 核设计技术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JPEG-LS 图像压缩标准及其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第25-45页
   ·JPEG-LS 图像压缩标准的编码处理过程第25-32页
     ·上下文建模第26-29页
     ·正常模式下的编码第29-31页
     ·游长模式下的编码第31-32页
   ·应用程序设计的意义及其实现结构第32-33页
   ·JPEG-LS 图像无损压缩编码器应用程序设计第33-41页
     ·源图像数据的读入第35页
     ·编码器主程序的初始化第35-36页
     ·游长模式编码子程序第36-38页
     ·正常模式编码子程序第38-40页
     ·码字输出子程序第40-41页
   ·解码器程序设计第41-42页
   ·应用程序的性能评估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JPEG-LS 图像无损压缩IP 核的FPGA 设计第45-71页
   ·图像无损压缩IP 核实现的硬件平台第45-46页
   ·图像无损压缩IP 核功能模块的划分第46-47页
   ·IP 核全局时钟的设计第47-49页
     ·FPGA 设计中时钟的特性第47页
     ·FPGA 内部的全局时钟解决方案第47页
     ·IP 核中全局时钟的实现第47-49页
   ·基于ROM 控制器的源图像数据采集第49-50页
     ·源图像数据选取的原因第49页
     ·源图像数据的采集第49-50页
   ·基于JPEG-LS 标准的图像无损压缩IP 核设计第50-63页
     ·数据采集模块的流水线操作第51-52页
     ·基于双使能信号设计的模式选择模块第52-54页
     ·游长编码模块的分级实现第54-56页
     ·正常编码模块的设计第56-60页
     ·编码输出模块第60-61页
     ·双口RAM 读写控制实现变量更新第61页
     ·Golomb 编码IP 软核第61-63页
   ·实现跨时钟域处理的数据缓冲模块第63-64页
     ·使用数据缓冲的意义第63页
     ·FPGA 设计中跨时钟域的处理第63-64页
   ·多状态机下的串口控制器第64-68页
     ·电平转换第64-65页
     ·串行异步传输协议第65页
     ·串口控制器的实现第65-67页
     ·FPGA 中状态机的设计技巧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1 游长编码子程序第76-80页
附录2 正常编码子程序第80-83页
附录3 码字输出子程序第83-84页
附录4 IP 核顶层模块电路综合图第84-85页
附录5 IP 核内部子模块综合电路图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片上网络架构下多核处理器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科技型人才聚集中隐性知识转移障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