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益活动传播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2.3 文献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微博公益活动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 第21-28页 |
2.1 公益活动与微博公益活动 | 第21-22页 |
2.1.1 公益活动 | 第21-22页 |
2.1.2 媒体公益活动 | 第22页 |
2.1.3 微博公益活动 | 第22页 |
2.2 微博公益活动的动因 | 第22-25页 |
2.2.1 文化动力:公益慈善深厚的文化根基 | 第23页 |
2.2.2 媒介动力: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实现 | 第23-24页 |
2.2.3 受众动力:主体意识与媒介素养提升 | 第24页 |
2.2.4 技术动力:微博蕴藏公益传播新潜能 | 第24-25页 |
2.3 微博公益活动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2.3.1 孕育萌芽期:个人善心的转发接力 | 第25-26页 |
2.3.2 全民公益期:融媒时代的交互传播 | 第26-27页 |
2.3.3 成熟运营期:公益活动项目型管理 | 第27-28页 |
第3章 微博公益活动的结构要素 | 第28-53页 |
3.1 主题类型 | 第28-30页 |
3.1.1 关爱儿童成长 | 第28页 |
3.1.2 环境资源保护 | 第28-29页 |
3.1.3 公益医疗救助 | 第29-30页 |
3.2 传播主体 | 第30-38页 |
3.2.1 微博公益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与功能 | 第30-37页 |
3.2.2 草根用户构筑微博公益活动的基本盘 | 第37-38页 |
3.3 传播内容 | 第38-43页 |
3.3.1 微博公益活动发布内容分析 | 第38-40页 |
3.3.2 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 应用模式及传播路径 | 第43-49页 |
3.4.1 微博公益活动的参与模式 | 第43-47页 |
3.4.2 微博公益活动的传播路径 | 第47-49页 |
3.5 正向传播效应 | 第49-53页 |
3.5.1 个人层面的效果 | 第50页 |
3.5.2 组织层面的效果 | 第50-51页 |
3.5.3 社会层面的效果 | 第51-53页 |
第4章 微博公益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53-61页 |
4.1 微博公益活动的潜在风险压力 | 第53-56页 |
4.1.1 新型社交工具抢夺用户资源 | 第53页 |
4.1.2 微博劣势威胁公益话题存活 | 第53-54页 |
4.1.3 微博意见领袖活跃程度下降 | 第54-55页 |
4.1.4 公益思维断层用户热情减退 | 第55页 |
4.1.5 公益组织运营管理效率低下 | 第55页 |
4.1.6 行业法律空白埋下侵权隐患 | 第55-56页 |
4.2 如何保障微博公益活动的持久良性发展 | 第56-61页 |
4.2.1 创新运用公益话题的传播技巧 | 第56-57页 |
4.2.2 推广语音及视频等个性化服务 | 第57-58页 |
4.2.3 重视微博平台的安全性能升级 | 第58页 |
4.2.4 挖掘培养微博中小 V 意见领袖 | 第58-59页 |
4.2.5 加强不同圈群公益话题的渗透 | 第59-60页 |
4.2.6 保持与粉丝群的互动沟通频率 | 第60页 |
4.2.7 加强政府引导以及规范化管理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