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输变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带电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1.2.2 电网电气设备带电检测项目 | 第10-11页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1-13页 |
1.3.1 输变电设备带电检测实训基地研究平台 | 第11-12页 |
1.3.2 带电检测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输变电设备带电检测实训基地研究平台 | 第13-19页 |
2.1 输变电设备检测平台的建设 | 第13-15页 |
2.2 带电检测平台功能 | 第15-19页 |
2.2.1 电缆带电检测平台 | 第15页 |
2.2.2 变压器带电检测平台 | 第15-16页 |
2.2.3 GIS带电检测平台 | 第16-17页 |
2.2.4 配网带电检测平台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基于电测法的局放带电检测技术研究 | 第19-41页 |
3.1 高频带电检测技术研究 | 第19-31页 |
3.1.1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 | 第19-20页 |
3.1.2 高频电流法 | 第20-25页 |
3.1.2.1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20-21页 |
3.1.2.2 诊断技术 | 第21-25页 |
3.1.3 高频局部放电现场检测标准 | 第25-29页 |
3.1.4 高频局放检测脉冲分离识别分析 | 第29-31页 |
3.2 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研究 | 第31-35页 |
3.2.1 暂态地电压检测技术 | 第31-32页 |
3.2.2 暂态地电压检测数据分析 | 第32-35页 |
3.2.2.1 暂态地电压判断流程 | 第32-33页 |
3.2.2.2 横向分析法 | 第33-34页 |
3.2.2.3 暂态地电压定值判别 | 第34页 |
3.2.2.4 纵向分析法 | 第34-35页 |
3.2.2.5 局部放电定位的判断 | 第35页 |
3.3 超高频局放检测技术研究 | 第35-41页 |
3.3.1 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 第36-37页 |
3.3.1.1 传感器布置方式 | 第36-37页 |
3.3.1.2 传感器测量位置 | 第37页 |
3.3.2 超高频局部放电(DMS)测试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3.2.1 异常情况判断 | 第37-38页 |
3.3.2.2 放电源定位 | 第38页 |
3.3.3 超高频测试典型图谱 | 第38-41页 |
3.3.3.1 GIS局部放电的典型图谱 | 第38-39页 |
3.3.3.2 干扰信号的典型图谱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基于声检法的超声波局放检测技术研究 | 第41-46页 |
4.1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 第41页 |
4.2 GIS超声局部放电检测经验判据 | 第41-44页 |
4.2.1 故障部位判断依据 | 第41页 |
4.2.2 故障类型判断依据 | 第41-44页 |
4.2.2.1 毛刺放电 | 第41-42页 |
4.2.2.2 自由金属颗粒 | 第42-43页 |
4.2.2.3 悬浮电位 | 第43-44页 |
4.2.2.4 绝缘子上的微粒 | 第44页 |
4.5 UP9000测试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5.1 总结 | 第46页 |
5.2 展望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