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10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三、本文特色及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一)本文特色 | 第10-11页 |
(二)本文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概述 | 第12-24页 |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4页 |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网络游戏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作品属性及侵权类型 | 第14-20页 |
(一)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作品属性 | 第15-18页 |
(二)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类型 | 第18-20页 |
三、网络游戏的著作权侵权判定方法 | 第20-24页 |
(一)思想与表达二分法 | 第21页 |
(二)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定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美国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判定方法的司法适用及启示 | 第24-28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二、司法适用 | 第25-26页 |
(一)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司法适用 | 第25-26页 |
(二)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定法的司法适用 | 第26页 |
三、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判定方法适用的现状及问题 | 第28-34页 |
一、适用现状 | 第28-31页 |
(一)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适用现状 | 第28-29页 |
(二)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定法的适用现状 | 第29-31页 |
二、适用问题 | 第31-34页 |
(一)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适用问题 | 第31-32页 |
(二)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定法的适用问题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判定的建议 | 第34-38页 |
一、完善我国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判定的立法建议 | 第34-35页 |
(一)将网络游戏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 | 第34-35页 |
(二)明确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法律地位 | 第35页 |
二、完善我国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判定的司法建议 | 第35-38页 |
(一)综合适用侵权判定方法 | 第35-36页 |
(二)统一实质性相似的判定标准 | 第36-37页 |
(三)引入技术专家参与勘验 | 第37页 |
(四)完善相关的审判规则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