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 | 第12-1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3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阐述 | 第15-24页 |
2.1 未成年犯罪的范围与原因 | 第15-18页 |
2.1.1 我国未成年犯罪的定义范围 | 第15-16页 |
2.1.2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探析 | 第16-18页 |
2.2 未成年犯罪的社区矫正 | 第18-24页 |
2.2.1 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2.2 未成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的原因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社区矫正现状调查研究 | 第24-38页 |
3.1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概况 | 第24-28页 |
3.1.1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构设置 | 第24-25页 |
3.1.2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组成情况 | 第25页 |
3.1.3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对象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3.1.4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情况 | 第26-27页 |
3.1.5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资源投入情况 | 第27-28页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8-29页 |
3.3 调查问卷样本统计描述与检验 | 第29-32页 |
3.4 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32-35页 |
3.4.1 调查问卷总体情况分析统计 | 第32页 |
3.4.2 社区矫正体制各个因素的分析 | 第32-35页 |
3.5 访谈研究 | 第35-38页 |
3.5.1 访谈的准备 | 第35-36页 |
3.5.2 访谈结果综述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8-45页 |
4.1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成果及亮点 | 第38-40页 |
4.2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4.2.1 缺乏可操行性的法律规范 | 第40页 |
4.2.2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40-41页 |
4.2.3 缺乏专业的矫正人员 | 第41页 |
4.2.4 社区矫正形式手段相对单一 | 第41-42页 |
4.2.5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衔接缺失 | 第42页 |
4.3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4.3.1 管理手段单一 | 第42页 |
4.3.2 社会认同度低 | 第42-43页 |
4.3.3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不高 | 第43页 |
4.3.4 社会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后劲不足,前景不明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国内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先进经验 | 第45-48页 |
5.1 国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先进经验 | 第45-46页 |
5.1.1 美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经验 | 第45页 |
5.1.2 日本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经验 | 第45-46页 |
5.1.3 两大法系经验的比较分析 | 第46页 |
5.2 国内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先进经验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对策 | 第48-56页 |
6.1 推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建设 | 第48-49页 |
6.2 设置专门负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机构 | 第49页 |
6.3 优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配套设施 | 第49-51页 |
6.4 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 第51-52页 |
6.5 强化社区衔接管理与控制力度 | 第52-54页 |
6.6 丰富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 | 第54-55页 |
6.7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应由财政买单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