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1.1 有关智慧旅游的研究 | 第14页 |
2.1.2 有关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2.1 有关智慧旅游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2 有关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7-19页 |
3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9-24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3.1.1 智慧旅游的概念 | 第19页 |
3.1.2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19-20页 |
3.1.3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 | 第20-21页 |
3.1.4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应用 | 第21-22页 |
3.2 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3.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3.2.2 旅游资源整合理论 | 第23页 |
3.2.3 信息管理基础理论 | 第23页 |
3.2.4 旅游供求平衡理论 | 第23-24页 |
4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4-31页 |
4.1 大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4.1.1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 第24页 |
4.1.2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 第24-25页 |
4.2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4.2.1 智慧营销方面 | 第25-26页 |
4.2.2 智慧服务方面 | 第26-27页 |
4.2.3 智慧政务方面 | 第27-28页 |
4.2.4 智慧管理方面 | 第28页 |
4.3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4.3.1 建设不完善 | 第29页 |
4.3.2 信息共享不充分 | 第29页 |
4.3.3 缺少专业人才 | 第29-30页 |
4.3.4 缺乏多样化的智慧营销方式 | 第30页 |
4.3.5 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30页 |
4.3.6 缺失标准规范体系 | 第30-31页 |
5 国内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1-36页 |
5.1 国内其他城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介绍 | 第31-32页 |
5.1.1 北京 | 第31-32页 |
5.1.2 南京 | 第32页 |
5.2 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介绍 | 第32-34页 |
5.2.1 首尔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 第32-34页 |
5.2.2 新加坡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 第34页 |
5.3 小结 | 第34-36页 |
6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 第36-48页 |
6.1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建原则 | 第36页 |
6.1.1 政府搭台,企业运作 | 第36页 |
6.1.2 全域协同,融合共享 | 第36页 |
6.1.3 系统协调,以人为本 | 第36页 |
6.2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建框架 | 第36-39页 |
6.3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主要建设内容 | 第39-44页 |
6.3.1 智慧服务系统 | 第39-40页 |
6.3.2 智慧管理系统 | 第40-41页 |
6.3.3 智慧营销系统 | 第41-42页 |
6.3.4 智慧政务系统 | 第42-44页 |
6.4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的保障机制 | 第44-48页 |
6.4.1 标准规范体系 | 第44-46页 |
6.4.2 运行保障体系 | 第46-48页 |
7 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对策 | 第48-50页 |
7.1 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 | 第48页 |
7.2 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规划 | 第48页 |
7.3 强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页 |
7.4 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 第48-49页 |
7.5 加大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