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案例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问题提出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1.2 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研究 | 第12-13页 |
1.2 问题提出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问题提出现状与评价 | 第16-20页 |
2.1.1 学生的问题提出现状 | 第16-17页 |
2.1.2 教师的问题提出现状 | 第17-18页 |
2.1.3 问题提出评价 | 第18-20页 |
2.2 问题提出与数学教学 | 第20-26页 |
2.2.1 教学素材 | 第20-21页 |
2.2.2 教学策略 | 第21-22页 |
2.2.3 教学活动 | 第22-25页 |
2.2.4 数学解题中的问题提出 | 第25-26页 |
2.3 问题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1 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2 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0-40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0-33页 |
3.1.1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3.1.2 研究流程 | 第32-3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3-35页 |
3.2.1 学生 | 第33-35页 |
3.2.2 教师 | 第35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35-37页 |
3.3.1 课堂实记 | 第35-36页 |
3.3.2 课后作业 | 第36-37页 |
3.3.3 访谈提纲 | 第37页 |
3.4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37-40页 |
3.4.1 资料收集 | 第37-38页 |
3.4.2 资料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研究实施过程与结果 | 第40-85页 |
4.1 设计阶段 | 第40-43页 |
4.1.1 教学内容选择 | 第40页 |
4.1.2 教学环节设计 | 第40-43页 |
4.2 教学阶段 | 第43-67页 |
4.2.1 辅助教学阶段 | 第43页 |
4.2.2 课堂教学实践 | 第43-66页 |
4.2.2.1 “玩转”勾股定理 | 第43-49页 |
4.2.2.2 “乐用”初等函数 | 第49-56页 |
4.2.2.3 “巧算”排列组合 | 第56-61页 |
4.2.2.3 “妙构”形数 | 第61-66页 |
4.2.3 完成课后作业 | 第66-67页 |
4.3 评价阶段 | 第67-85页 |
4.3.1 课堂教学分析 | 第67-79页 |
4.3.1.1 数学内容选择及处理的适切性分析 | 第67-70页 |
4.3.1.2 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 第70-77页 |
4.3.1.3 课堂开展的总体效果分析 | 第77-79页 |
4.3.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第85-9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5-88页 |
5.1.1 问题提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效果 | 第85-87页 |
5.1.2 课堂实践对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启示 | 第87-88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88-90页 |
5.2.1 对问题提出相关研究的启示 | 第88-89页 |
5.2.2 对问题提出课堂教学研究的启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附录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