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2.1 节能减排效率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2 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协调性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1.2.3 研究综述小结 | 第20-2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 第22-23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 第23-25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3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23-25页 |
第2章 中国各地区的节能减排现状 | 第25-39页 |
2.1 全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2.1.1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概览 | 第25-27页 |
2.1.2 我国节能减排所取得成果 | 第27-28页 |
2.1.3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 第28-33页 |
2.2 各地区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2.2.1 各地区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2.2.2 各地区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2.3 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我国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评价体系设计与测算 | 第39-56页 |
3.1 节能减排效率内涵 | 第39-41页 |
3.1.1 能源效率内涵 | 第39-40页 |
3.1.2 环境效率内涵 | 第40-41页 |
3.2 节能减排效率测度方法 | 第41-44页 |
3.3 指标选取 | 第44-48页 |
3.3.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4-45页 |
3.3.2 指标含义分析 | 第45-47页 |
3.3.3 DEA-Malmquist 指数模型投入产出指标统计描述 | 第47-48页 |
3.4 中国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3.4.1 全国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其分解分析 | 第48-50页 |
3.4.2 东中西地区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分解分析 | 第50-51页 |
3.4.3 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分解分析 | 第51-54页 |
3.5 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节能减排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性评估 | 第56-69页 |
4.1 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的内涵 | 第56-57页 |
4.2 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协调性评估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 第57-62页 |
4.2.1 节能减排效率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研究方法 | 第57-60页 |
4.2.2 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 第60-62页 |
4.3 中国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性评估 | 第62-67页 |
4.4 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5.1 东部地区节能减徘发展政策建议 | 第69-70页 |
5.2 中部地区节能减排发展政策建议 | 第70-71页 |
5.3 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发展政策建议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A 原始数据 | 第8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