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多相电机的基本特点 | 第10-12页 |
1.3 多相电机的数学建模 | 第12-13页 |
1.4 多相电机的控制方法 | 第13-19页 |
1.4.1 矢量控制 | 第13-17页 |
1.4.2 直接转矩控制 | 第17-19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双三相 PMSM 的数学模型 | 第20-31页 |
2.1 双三相 PMSM 的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2.2 双三相 PMSM 的数学模型 | 第21-28页 |
2.2.1 六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2 坐标变换矩阵 | 第22-25页 |
2.2.3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2.2.4 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3 考虑交互磁饱和双三相 PMSM 的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2.3.1 交互磁饱和 | 第28页 |
2.3.2 双三相 PMSM 磁饱和分析 | 第28-30页 |
2.3.3 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双三相 PMSM 的仿真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31-41页 |
3.1 双三相 PMSM 的常参数仿真模型建立 | 第31-34页 |
3.1.1 PMSM 仿真模块 | 第31-33页 |
3.1.2 变换模块 | 第33-34页 |
3.2 考虑交互磁饱和双三相 PMSM 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3.2.1 PMSM 仿真模块 | 第34-35页 |
3.2.2 非线性模块建立 | 第35-36页 |
3.2.3 变换模块 | 第36页 |
3.3 双三相 PMSM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6-40页 |
3.3.1 常参数电机模型仿真结果 | 第36-38页 |
3.3.2 考虑交互磁饱和电机模型仿真结果 | 第38-39页 |
3.3.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双三相 PMSM 的 SVPWM 控制策略 | 第41-56页 |
4.1 PWM 原理 | 第41页 |
4.2 SVPWM 控制原理 | 第41-55页 |
4.2.1 电压矢量与磁链矢量 | 第41-42页 |
4.2.2 电压空间矢量 | 第42-46页 |
4.2.3 磁链轨迹的控制 | 第46页 |
4.2.4 电压空间矢量的线性组合 | 第46-47页 |
4.2.5 两矢量 SVPWM 算法 | 第47-49页 |
4.2.6 扇区号的确定 | 第49-50页 |
4.2.7 PWM 波 | 第50-52页 |
4.2.8 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 第52-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双三相 PMSM 矢量控制系统及其建模仿真 | 第56-74页 |
5.1 双三相 PMSM 的矢量控制 | 第56-58页 |
5.1.1 i_d =0 控制 | 第56-57页 |
5.1.2 最大转矩/电流控制 | 第57-58页 |
5.1.3 弱磁控制 | 第58页 |
5.2 双三相 PMSM 的矢量控制系统建模 | 第58-63页 |
5.2.1 电流和速度 PI 控制模块 | 第58-59页 |
5.2.2 坐标转换模块 | 第59页 |
5.2.3 SVPWM 的仿真模型 | 第59-63页 |
5.3 双三相 PMSM 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63-73页 |
5.3.1 PI 参数整定 | 第64-67页 |
5.3.2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 | 第67-71页 |
5.3.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