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动态监测仪的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电能质量分析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 第12-16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电能质量监测的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2 电能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检测指标 | 第17-24页 |
2.1 电能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第17页 |
2.2 供电电压偏差 | 第17-19页 |
2.2.1 电压偏差定义及标准 | 第17-18页 |
2.2.2 电压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第18-19页 |
2.3 频率偏差 | 第19-20页 |
2.3.1 频率偏差定义及标准 | 第19-20页 |
2.3.2 频率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第20页 |
2.4 公用电网谐波 | 第20-21页 |
2.4.1 谐波的定义及标准 | 第20-21页 |
2.4.2 谐波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第21页 |
2.5 三相不平衡度 | 第21-22页 |
2.5.1 三相不平衡度定义及标准 | 第21页 |
2.5.2 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第21-22页 |
2.6 电压波动与闪变 | 第22-23页 |
2.6.1 电压波动的定义及标准 | 第22-23页 |
2.6.2 闪变的定义及标准 | 第23页 |
2.6.3 电压波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第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电能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 | 第24-36页 |
3.1 电压偏差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3.2 供电频率偏差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3.3 电压波动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3.4 三相不平衡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3.5 谐波检测方法 | 第30-35页 |
3.5.1 整数次谐波检测 | 第30-32页 |
3.5.2 间谐波检测 | 第32-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虚拟仪器的 LabVIEW 软件平台 | 第36-41页 |
4.1 LabVIEW 软件介绍 | 第36页 |
4.2 LabVIEW 软件平台的特点 | 第36-38页 |
4.3 采用 LabVIEW 编写程序的步骤 | 第38-40页 |
4.3.1 前面板 | 第38-39页 |
4.3.2 程序框图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电能质量动态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 | 第41-61页 |
5.1 总体设计思路 | 第41页 |
5.2 硬件部分的设计 | 第41-45页 |
5.2.1 信号调理单元 | 第42页 |
5.2.2 数据采集设备 | 第42-44页 |
5.2.3 便携式 PC 工控机 | 第44-45页 |
5.3 软件部分的设计 | 第45-59页 |
5.3.1 软件总体结构及功能 | 第45-46页 |
5.3.2 登录界面及主界面设计 | 第46-48页 |
5.3.3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8-49页 |
5.3.4 电能质量指标测量模块 | 第49-55页 |
5.3.5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 | 第55-58页 |
5.3.6 打印报表模块的设计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1-70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61页 |
6.1.1 硬件环境 | 第61页 |
6.1.2 软件环境 | 第61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61-69页 |
6.2.1 数据采集和波形显示测试 | 第61-62页 |
6.2.2 供电质量基本参数测量测试 | 第62-66页 |
6.2.3 数据回放测试 | 第66-6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