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11页 |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城市雕塑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2.1 城市雕塑的概念 | 第20页 |
2.2 城市雕塑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 城市雕塑的特征 | 第21-22页 |
2.3.1 时代创新特征——功能与形式变化多样 | 第21-22页 |
2.3.2 公众审美特征——用艺术表现文化 | 第22页 |
2.3.3 空间协调特征——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与之协调 | 第22页 |
2.4 城市雕塑的内涵 | 第22-24页 |
2.4.1 精神性需求 | 第22-23页 |
2.4.2 功能性需求 | 第23页 |
2.4.3 文化性需求 | 第23-24页 |
2.5 城市雕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 第24-26页 |
2.5.1 城市雕塑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最佳载体 | 第24-25页 |
2.5.2 地域文化是城市雕塑创作的源泉 | 第25页 |
2.5.3 城市雕塑与地域文化共同发展 | 第25-26页 |
2.6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文化视域下的福州市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 第28-66页 |
3.1 福州市自然地理 | 第28页 |
3.2 福州市区域划分 | 第28-29页 |
3.3 福州市历史文化 | 第29-31页 |
3.4 福州市地域文化 | 第31-35页 |
3.4.1 城市标志 | 第31页 |
3.4.2 地方文化 | 第31-33页 |
3.4.3 民俗文化 | 第33页 |
3.4.4 宗教信仰 | 第33-35页 |
3.5 鼓楼区城市雕塑调查分析 | 第35-42页 |
3.5.1 鼓楼区城市雕塑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3.5.2 基于文化的角度分析鼓楼区城市雕塑 | 第37-42页 |
3.6 台江区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 第42-46页 |
3.6.1 台江区城市雕塑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3.6.2 基于文化的角度分析台江区城市雕塑 | 第44-46页 |
3.7 仓山区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 第46-53页 |
3.7.1 仓山区城市雕塑现状分析 | 第46-49页 |
3.7.2 基于文化的角度分析仓山区城市雕塑 | 第49-53页 |
3.8 晋安区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 第53-56页 |
3.8.1 晋安区城市雕塑现状分析 | 第53-54页 |
3.8.2 基于文化的角度分析晋安区城市雕塑 | 第54-56页 |
3.9 马尾区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 第56-59页 |
3.9.1 马尾区城市雕塑现状分析 | 第56-57页 |
3.9.2 基于文化的角度分析马尾区城市雕塑 | 第57-59页 |
3.10 福州市城市雕塑整体概况 | 第59-62页 |
3.10.1 现状分析 | 第59-60页 |
3.10.2 类型分析 | 第60-61页 |
3.10.3 材料分析 | 第61页 |
3.10.4 题材使用情况 | 第61-62页 |
3.10.5 维护管理及与周围环境融合情况 | 第62页 |
3.11 福州市城市雕塑存在的问题 | 第62-64页 |
3.11.1 缺少整体规划 | 第62-63页 |
3.11.2 设计缺乏创意 | 第63页 |
3.11.3 缺少资金投入 | 第63-64页 |
3.11.4 制作工艺水平不高 | 第64页 |
3.11.5 地域文化融入不够 | 第64页 |
3.11.6 缺少后期维护管理 | 第64页 |
3.12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福州市城市雕塑建设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 第66-72页 |
4.1 制定宏观规划系统 | 第66-67页 |
4.2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 第67-68页 |
4.3 严格要求城雕制作流程 | 第68-69页 |
4.4 资金筹建多元化 | 第69页 |
4.5 融入福州地域文化 | 第69-70页 |
4.6 加强城雕后期维护力度 | 第70页 |
4.7 鼓励公众参与 | 第70-71页 |
4.8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