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2页 |
0.1.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8-9页 |
0.1.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0.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0.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0.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0.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 R.G.佩弗对艾伦·伍德批判的焦点——马克思思想中是否存在道德价值 | 第16-20页 |
1.1 非道德论——马克思的思想中不存在道德价值 | 第16-17页 |
1.2 道德论——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道德价值 | 第17-20页 |
2 R.G.佩弗对艾伦·伍德关于马克思非道德论思想的批判 | 第20-32页 |
2.1 艾伦·伍德关于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的思想 | 第20-24页 |
2.1.1 马克思以非道德善为基础来批判资本主义 | 第20-21页 |
2.1.2 马克思把道德视为必须加以否定的意识形态 | 第21-22页 |
2.1.3 马克思用阶级利益来论证马克思拒斥正义 | 第22-24页 |
2.2 R.G.佩弗对艾伦·伍德的非道德论批判的内容 | 第24-28页 |
2.2.1 对伍德的“马克思只强调非道德善”的批判 | 第24-25页 |
2.2.2 对伍德的“马克思拒斥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一切道德”的批判 | 第25-26页 |
2.2.3 对伍德的“用阶级利益来论证马克思拒斥正义”的批判 | 第26-28页 |
2.3 R.G.佩弗重构马克思的道德观 | 第28-32页 |
2.3.1 对自由的重构 | 第29页 |
2.3.2 对人类共同体的重构 | 第29-30页 |
2.3.3 对自我实现的重构 | 第30-32页 |
3 批判引发的思考 | 第32-40页 |
3.1 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3.2 真正的道德是社会实践的真实反映 | 第34-37页 |
3.3 从科学和道德双重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正义观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