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云桂铁路膨胀土路堑边坡桩板墙现场监测与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膨胀土边坡刚性支挡结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室内模型试验第11-13页
        1.2.2 现场原位监测第13页
        1.2.3 数值模拟第13-14页
    1.3 桩板墙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1 计算理论研究第15-18页
        1.3.2 桩板墙土压力试验研究第18-19页
        1.3.3 桩板墙的数值模拟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膨胀土地区边坡破坏机理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第23-36页
    2.1 概述第23页
    2.2 膨胀土边坡破坏形式与机理分析第23-27页
        2.2.1 膨胀土边坡破坏形式第23-25页
        2.2.2 膨胀土边坡破坏机理分析第25页
        2.2.3 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25-27页
    2.3 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第27-33页
        2.3.1 极限平衡分析法第27-32页
        2.3.2 数值分析方法第32-33页
    2.4 膨胀土边坡病害防治措施第33-35页
    2.5 小结第35-36页
3 膨胀土路堑边坡桩板墙现场监测第36-59页
    3.1 现场监测试验简介第36-38页
        3.1.1 监测目的与意义第36页
        3.1.2 工程地质资料第36页
        3.1.3 试验段主要工程措施第36-37页
        3.1.4 测试内容与方法第37页
        3.1.5 测试断面第37-38页
    3.2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第38-58页
        3.2.1 坡体土壤湿度计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3.2.2 桩板墙后土体库仑土压力计算第41-42页
        3.2.3 桩后实测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分布规律第42-45页
        3.2.4 板后实测土压力沿深度的分布第45-50页
        3.2.5 桩间底板后实测土压力水平方向分布第50-53页
        3.2.6 桩身内力沿深度方向分布第53-55页
        3.2.7 底板板身内力分析第55-58页
    3.3 小结第58-59页
4 膨胀土路堑边坡桩板墙理论计算研究第59-77页
    4.1 概述第59页
    4.2 计算断面情况第59-60页
    4.3 抗滑桩桩间距的确定第60-62页
        4.3.1 土拱效应第60-61页
        4.3.2 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计算第61-62页
    4.4 桩身悬臂段内力计算第62-63页
    4.5 膨胀土的土压力问题第63-67页
    4.6 锚固段的计算第67-71页
        4.6.1 锚固段内力分析方法第67-68页
        4.6.2 简化“m”法第68-69页
        4.6.3 简化“K”法第69-71页
    4.7 理论计算与实测比较第71-74页
    4.8 桩间板的设计计算原则第74-75页
        4.8.1 概述第74页
        4.8.2 计算假定第74页
        4.8.3 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第74-75页
    4.9 小结第75-77页
5 膨胀土路堑边坡桩板墙有限元分析第77-98页
    5.1 概述第77页
    5.2 ABAQUS简介第77页
    5.3 ABAQUS求解非线性问题的方法第77-78页
    5.4 本构模型第78-80页
        5.4.1 摩尔-库仑模型第78-80页
        5.4.2 弹性模型第80页
    5.5 桩-土接触的实现第80-81页
    5.6 分析步第81-82页
        5.6.1 初始地应力第81-82页
        5.6.2 开挖与支护设置方法第82页
    5.7 模型的建立第82-97页
        5.7.1 有限元模型第82-83页
        5.7.2 参数选取第83页
        5.7.3 单元选取与网格划分第83-84页
        5.7.4 工况一第84页
        5.7.5 工况二第84-86页
        5.7.6 工况三第86-89页
        5.7.7 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第89-95页
        5.7.8 模拟值与计算值比较第95-97页
    5.8 小结第97-9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6.1 结论第98-99页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状态和参数估计的重载列车ECP系统故障诊断
下一篇:钦州港站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