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形成机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定义 | 第12-13页 |
1.3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基本概况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1.2 气候条件及植被状况 | 第19-21页 |
2.2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 | 第21-23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2.2.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第21-23页 |
2.3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基本概况及取样方案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物理水理特性 | 第27-48页 |
3.1 前言 | 第27页 |
3.2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物理性质 | 第27-38页 |
3.2.1 含水率 | 第27-29页 |
3.2.2 天然孔隙特征 | 第29-33页 |
3.2.3 颗粒分析 | 第33-38页 |
3.3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水理性质 | 第38-45页 |
3.3.1 界限含水率 | 第38-40页 |
3.3.2 渗透性 | 第40-42页 |
3.3.3 吸水率 | 第42-44页 |
3.3.4 膨胀性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力学特性 | 第48-71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压缩试验 | 第48-56页 |
4.2.1 实验设备和工作原理 | 第48-49页 |
4.2.2 试样制备和试验步骤 | 第49-50页 |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4.2.4 规范固结与快速固结的对比 | 第54-56页 |
4.3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直剪实验 | 第56-63页 |
4.3.1 试验设备和工作原理 | 第56-57页 |
4.3.2 取样方法和试验步骤 | 第57页 |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3页 |
4.4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三轴压缩试验 | 第63-69页 |
4.4.1 实验设备和工作原理 | 第63-64页 |
4.4.2 试样制备和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4.4.3 实验结果 | 第65-69页 |
4.5 三轴和直剪实验对比分析 | 第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形成机制 | 第71-84页 |
5.1 前言 | 第71页 |
5.2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基本宏观特征 | 第71-72页 |
5.3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 第72-76页 |
5.3.1 化学成分 | 第73页 |
5.3.2 风化指标 | 第73-76页 |
5.4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矿物学特征 | 第76-78页 |
5.5 峨眉山玄武岩腐岩的微观结构 | 第78-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