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心理健康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2.1.1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 第12-13页 |
2.1.2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3 常用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定量表 | 第15页 |
2.2 人格特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2.2.1 人格特质的涵义 | 第16页 |
2.2.2 主要流派的人格理论 | 第16-19页 |
2.2.3 常用的人格测验量表 | 第19-20页 |
2.3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3.1 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2 医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3 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22页 |
2.4 医务人员人格特质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5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3 研究进程 | 第25-28页 |
3.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3.3.1 理论意义 | 第25页 |
3.3.2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3.4.1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3.4.2 研究工具 | 第27页 |
3.4.3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4 结果 | 第28-36页 |
4.1 部队医院医务人员 PHI 测试状况 | 第28页 |
4.2 受测医务人员 PHI 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 第28-29页 |
4.3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 | 第29-30页 |
4.4 不同文化程度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 | 第30页 |
4.5 不同岗位(医、护、技)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 | 第30-31页 |
4.6 不同收入医务人员 PHI 得分比较 | 第31页 |
4.7 医务人员 EPQ 测试情况 | 第31页 |
4.8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4.9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分层回归 | 第32-36页 |
5 讨论 | 第36-40页 |
5.1 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检出率 | 第36页 |
5.2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一般人群较差 | 第36-37页 |
5.3 不同人口学统计变量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显著 | 第37-38页 |
5.4 医务人员人格较普通人群更加外向 | 第38页 |
5.5 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关系密切 | 第38-39页 |
5.6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 | 第39-40页 |
6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7 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 第41-44页 |
7.1 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 第41页 |
7.2 上下沟通,齐抓共管,构建同事支持系统 | 第41页 |
7.3 增加护士编制,提高护士地位 | 第41-42页 |
7.4 增加继续教育及深造学习的机会 | 第42页 |
7.5 营造医院文化,让各群体相互尊重 | 第42页 |
7.6 切实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8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