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选题的依据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1.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2.情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3.情绪在群体性事件的作用研究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群体性事件公共情绪调控的概念与理论 | 第17-30页 |
(一) 情绪、公共情绪的内涵及其功能 | 第17-19页 |
1.情绪、公共情绪的定义 | 第17页 |
2.情绪的分类 | 第17-18页 |
3.情绪的功能 | 第18-19页 |
(二) 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心理分析 | 第19-22页 |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机 | 第19-21页 |
2.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机分析 | 第21-22页 |
(三) 群体性事件中公共情绪的形成机制 | 第22-25页 |
1.个体认知偏差导致了不良情绪的产生 | 第23-24页 |
2.不良情绪的积累引发民众的心理失衡 | 第24页 |
3.公共领域不成熟影响了公共情绪宣泄 | 第24-25页 |
(四) 群体性事件中公共情绪的表现特征 | 第25-28页 |
1.维权型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 | 第25-26页 |
2.泄愤型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 | 第26页 |
3.互动型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 | 第26-28页 |
(五) 群体性事件中公共情绪的演变及对群体性事件影响 | 第28-30页 |
1.群体性事件中公共情绪的演变过程 | 第28页 |
2.正负公共情绪对群体性事件的不同影响 | 第28-29页 |
3.疏导及时与否影响负面公共情绪的积聚 | 第29-30页 |
二、 武警部队运用公共情绪调控处置群体性事件面临的挑战 | 第30-35页 |
(一) 建立健全公共情绪预警机制迫在眉睫 | 第30-31页 |
1.武警部队公共情绪信息预警机制还未起步 | 第30页 |
2.警地联动的公共情绪预警体系尚未建成 | 第30-31页 |
3.武警部队缺乏专门的公共情绪预警人才 | 第31页 |
(二) 实施科学有效的公共情绪调控仍处摸索阶段 | 第31-32页 |
1.预案设想情况单一、针对性不强 | 第31页 |
2.联合指挥层次多、协调难度大 | 第31-32页 |
3.情绪疏通渠道不畅、技术滞后 | 第32页 |
(三) 高度警惕武警部队实施公共情绪调控根基日益削弱的危险 | 第32-33页 |
(四) 及时界定事件、合理选用战法直接影响公共情绪调控的实施 | 第33-35页 |
三、 公共情绪调控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对策与思考 | 第35-45页 |
(一) 加强警地联合,注重对群体性事件公共情绪的信息收集 | 第35-37页 |
1.整合军地资源,建立群体性事件公共情绪信息共享平台 | 第35-36页 |
2.注重监测分析,提供群体性事件公共情绪的可靠信息 | 第36-37页 |
3.搞好信息研判,解读群体性事件公共情绪表达的信息 | 第37页 |
(二) 实施心理安抚,把握重点目标对象调控公共情绪 | 第37-40页 |
1.事件参与者情绪表现激烈时,围绕诉求培育感情 | 第37-39页 |
2.事件参与者个体行为过激时,付出真心以情待人 | 第39-40页 |
(三) 善用媒体舆论,促使公共情绪顺畅宣泄 | 第40-45页 |
1.善用舆论引导公众情绪的发展方向 | 第40-41页 |
2.善用信息公开满足群众知情愿望 | 第41-42页 |
3.善于疏通公众情绪宣泄渠道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