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第5-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9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11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 现实意义第12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7页
        (一) 研究重点第17页
        (二) 研究难点第17页
        (三) 研究的创新点第17页
    五、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 历史分析法第17-18页
        (二) 文献研究法第18页
        (三) 实证分析法第18-19页
第一章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19-28页
    一、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9-23页
        (一) 软权力思想的产生是国际关系深刻变动的结果第20-21页
        (二) 对传统权力的重新审视,有力的促进了软权力的产生第21-22页
        (三) 软权力思想的产生是美国国际战略发展的需要第22-23页
    二、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3-28页
        (一) 修昔底德——观念力量的启示第23-25页
        (二) 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第25-26页
        (三) 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第26-28页
第二章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8-44页
    一、 权力、软权力和硬权力的概念界定第28-30页
    二、 软权力的发展阶段第30-33页
        (一) 软权力概念的提出阶段(1990 年——2000 年)第30-31页
        (二) 软权力思想的成长阶段(2001 年——2006 年)第31-32页
        (三) 软权力思想的拓展阶段(2006 年——至今)第32-33页
    三、 软权力的来源第33-39页
        (一) 文化的吸引力第33-35页
        (二) 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第35-36页
        (三) 外交政策第36-37页
        (四) 国家对国际制度的掌控第37-39页
    四、 软权力的特性界定第39-41页
        (一) 软权力具有非垄断性第39页
        (二) 软权力具有抽象性第39-40页
        (三) 软权力具有非强制性第40页
        (四) 软权力影响的深远性第40-41页
    五、 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关系第41-44页
        (一) 硬权力是软权力的基础第41-42页
        (二) 软权力可反作用于硬权力第42页
        (三) 软权力和硬权力的矛盾性第42-44页
第三章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在美国的运用第44-57页
    一、 美国文化的“软权力”第44-49页
        (一) 高雅文化的“软权力”第44-46页
        (二) 大众文化的“软权力”第46-49页
    二、 美国政治价值观和制度的“软权力”第49-53页
        (一) 政治价值观的“软权力”第49-50页
        (二) 政治制度的“软权力”第50-53页
    三、 美国对外政策的“软权力”第53-57页
        (一) 传统外交的“软权力”第53-54页
        (二) 公共外交中“软权力”第54-57页
第四章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评价和对中国的启示第57-67页
    一、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评价第57-61页
        (一)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意义第57-59页
        (二)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不足第59-61页
    二、 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对中国的启示第61-67页
        (一) 中国建设软权力的必要性第62-63页
        (二) 中国软权力的建构第63-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服务领域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区心理学理念的学校心理干预研究—团体辅导在高中生自我干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