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图像亮度与色度瞬态增强的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发价值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2 视频基础知识介绍 | 第15-25页 |
2.1 彩色三要素 | 第15-16页 |
2.2 人眼结构 | 第16-17页 |
2.3 视觉灵度 | 第17-18页 |
2.4 视觉辨别力 | 第18-19页 |
2.5 颜色空间 | 第19-23页 |
2.5.1 RGB 颜色空间 | 第19-20页 |
2.5.2 YUV 颜色空间 | 第20-23页 |
2.6 VGA 时序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基本原理及现有算法介绍 | 第25-31页 |
3.1 亮度、色度的边沿特性 | 第25-26页 |
3.2 叠加勾边法 | 第26-27页 |
3.3 移位法 | 第27-28页 |
3.4 现有算法介绍 | 第28-30页 |
3.4.1 生成初始勾边信号 | 第28页 |
3.4.2 核化降噪 | 第28-29页 |
3.4.3 生成窗口信号 | 第29页 |
3.4.4 生成最终勾边信号 | 第29页 |
3.4.5 生成新色差信号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改进型亮度、色度瞬态增强算法 | 第31-39页 |
4.1 滤波器滤除噪声 | 第32-33页 |
4.2 高频判断 | 第33-35页 |
4.3 生成初始勾边信号 | 第35页 |
4.4 核化降噪 | 第35页 |
4.5 生成实时增益 | 第35-36页 |
4.6 生成窗口 | 第36页 |
4.7 生成新信号 | 第36-37页 |
4.8 过冲处理 | 第37-3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改进型亮度、色度瞬态增强算法的硬件实现 | 第39-49页 |
5.1 APB 总线模块 | 第39-41页 |
5.2 RGB2YUV 模块 | 第41-42页 |
5.3 高斯噪声滤波模块 | 第42页 |
5.4 高频判断模块 | 第42-43页 |
5.5 生成初始勾边信号模块 | 第43-44页 |
5.6 核化降噪模块 | 第44页 |
5.7 生成实时增益模块 | 第44-45页 |
5.8 生成窗口模块 | 第45页 |
5.9 生成新亮度信号模块 | 第45-46页 |
5.10 过冲处理模块 | 第46-47页 |
5.11 YUV2RGB 模块 | 第47-48页 |
5.12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改进型亮度、色度瞬态增强算法的验证 | 第49-59页 |
6.1 验证的基础知识介绍 | 第49-50页 |
6.2 功能仿真 | 第50-58页 |
6.2.1 APB 模块的仿真 | 第50-51页 |
6.2.2 RGB2YUV 模块的仿真 | 第51-52页 |
6.2.3 高斯噪声滤波模块的仿真 | 第52页 |
6.2.4 高频判断模块的仿真 | 第52-53页 |
6.2.5 生成初始勾边信号模块的仿真 | 第53-54页 |
6.2.6 核化降噪模块的仿真 | 第54页 |
6.2.7 实时增益模块的仿真 | 第54-55页 |
6.2.8 窗口校正模块的仿真 | 第55页 |
6.2.9 生成新亮度信号模块的仿真 | 第55-56页 |
6.2.10 过冲处理模块的仿真 | 第56页 |
6.2.11 YUV2RGB 模块的仿真 | 第56-57页 |
6.2.12 系统级验证仿真 | 第57-5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7 FPGA 验证 | 第59-63页 |
7.1 FPGA 简介 | 第59-60页 |
7.2 FPGA 验证流程框图 | 第60-62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8 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