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铜合金中关键二元体系热力学和力学性质的计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第9-16页
        1.1.1 多粒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第9-10页
        1.1.2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第10页
        1.1.3 Hatree-Fock近似第10-11页
        1.1.4 密度泛函理论第11-13页
        1.1.5 交换关联能第13-14页
        1.1.6 平面波方法第14-15页
        1.1.7 赝势和缀加投影波方法第15-16页
        1.1.8 VASP软件原理介绍第16页
    1.2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16-19页
        1.2.1 选题背景第16-17页
        1.2.2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铜基化合物基态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第19-44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第一性原理方法以及热力学近似第19-21页
        2.2.1 平衡态第19-20页
        2.2.2 形成焓第20页
        2.2.3 准谐近似方法和德拜模型第20-21页
    2.3 铜基化合物的基态性质第21-35页
        2.3.1 铜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信息第21-26页
        2.3.2 铜基化合物的形成焓第26-28页
        2.3.3 铜基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第28-35页
    2.4 铜基合金体系中纯元素在有限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第35-38页
    2.5 铜基化合物在有限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第38-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铜基化合物的力学性质第44-55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理论和方法第44-45页
        3.2.1 应力-应变方法第44-45页
        3.2.2 第一原理计算参数第45页
    3.3 晶体的弹性性质和力学稳定性第45-49页
    3.4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合金元素对纯铜弹性性质的影响第55-62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EOS拟合和应力应变方法第55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5-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合金元素对纯铜堆垛层错能的影响第62-68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理论和方法第62-64页
        5.2.1 超胞构建和剪切形变第62-63页
        5.2.2 第一原理计算参数第63-64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64-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研究总结第68页
    6.2 工作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拉索冷挤压连接及钢接头热处理研究
下一篇:复杂系统矩阵相似准则研究及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