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1.1 蚕豆概述 | 第7页 | 
| 1.2 蚕豆病害的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 1.2.1 几种常见的蚕豆病害 | 第7-11页 | 
| 1.2.2 豆类病害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4 本论文完成工作 | 第13-14页 | 
| 1.4.1 样品处理及数据采集 | 第13页 | 
| 1.4.2 数据处理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简介 | 第14-24页 | 
| 2.1 红外吸收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2.1.1 红外光谱学的概述 | 第14页 | 
| 2.1.2 红外光谱基本振动理论 | 第14-15页 | 
| 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第15-18页 | 
| 2.2.1 红外光源 | 第16-17页 | 
| 2.2.2 光阑 | 第17页 | 
| 2.2.3 干涉仪 | 第17页 | 
| 2.2.4 检测器 | 第17-18页 | 
| 2.3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 | 第18-19页 | 
| 2.3.1 样品和溴化钾 | 第18页 | 
| 2.3.2 研磨 | 第18-19页 | 
| 2.3.3 压片 | 第19页 | 
| 2.3.4 压片测试 | 第19页 | 
| 2.4 红外光谱的数据处理 | 第19-24页 | 
| 2.4.1 基线校正 | 第19-20页 | 
| 2.4.2 光谱差减 | 第20页 | 
| 2.4.3 光谱归一化 | 第20-21页 | 
| 2.4.4 乘谱 | 第21页 | 
| 2.4.5 加谱 | 第21页 | 
| 2.4.6 生成直线 | 第21-22页 | 
| 2.4.7 光谱平滑 | 第22页 | 
| 2.4.8 导数光谱 | 第22-23页 | 
| 2.4.9 傅里叶自卷积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几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原理及简介 | 第24-35页 | 
| 3.1 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 3.2 系统聚类分析 | 第26-31页 | 
| 3.2.1 几种常见的聚类方法 | 第27-30页 | 
| 3.2.2 系统聚类的步骤 | 第30-31页 | 
| 3.3 主成分分析 | 第31-33页 | 
| 3.3.1 主成分的基本思想 | 第31页 | 
| 3.3.2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 3.3.3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33页 | 
| 3.4 曲线拟合 | 第33-35页 | 
| 3.4.1 简介 | 第33-34页 | 
| 3.4.2 步骤 | 第34页 | 
| 3.4.3 曲线拟合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定量计算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蚕豆轮纹病叶的 FTIR 研究 | 第35-43页 | 
| 4.1 蚕豆轮纹病叶与健康叶片 | 第35-37页 | 
| 4.1.1 样品采集 | 第35页 | 
| 4.1.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4.1.3 光谱采集及数据处理 | 第35页 | 
| 4.1.4 蚕豆轮纹病叶片不同部位的光谱谱图及光谱特征 | 第35-37页 | 
| 4.2 不同产地蚕豆轮纹病的 FTIR 鉴定 | 第37-42页 | 
| 4.2.1 样品采集 | 第37-38页 | 
| 4.2.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 4.2.3 光谱采集及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4.2.4 不同产地蚕豆轮纹病叶片的平均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基于曲线拟合的蚕豆病害叶片的 FTIR 研究 | 第43-49页 | 
| 5.1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 5.1.1 样品采集 | 第43页 | 
| 5.1.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 5.1.3 光谱采集及数据处理 | 第43页 | 
| 5.1.4 蚕豆叶片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第43-45页 | 
| 5.1.5 曲线拟合 | 第45-48页 | 
| 5.2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基于曲线拟合的白蚕豆和绿蚕豆的 FTIR 研究 | 第49-57页 | 
| 6.1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基金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