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故障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 第12-13页 |
1.3 故障诊断概述 | 第13-15页 |
1.3.1 故障诊断的定义 | 第13页 |
1.3.2 故障的类别 | 第13-14页 |
1.3.3 故障诊断的步骤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故障诊断的方法及原理 | 第17-24页 |
2.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 第17-20页 |
2.1.1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 第17-18页 |
2.1.2 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 第18-19页 |
2.1.3 基于知识的方法 | 第19-20页 |
2.2 基于模型故障诊断的原理 | 第20-21页 |
2.3 基于模型的鲁棒故障诊断 | 第21-23页 |
2.3.1 鲁棒残差生成 | 第21-22页 |
2.3.2 鲁棒残差评价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的故障诊断 | 第24-37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未知输入观测器的构建 | 第24-29页 |
3.2.1 未知输入观测器的构建方法 | 第24-28页 |
3.2.2 非线性未知输入观测器的构建方法 | 第28-29页 |
3.3 基于NUIO/LMI的故障诊断 | 第29-32页 |
3.3.1 构建基于NUIO/LMI的故障诊断观测器 | 第29-31页 |
3.3.2 残差评价 | 第31-32页 |
3.4 仿真研究 | 第32-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H_-/H_∞的残差生成器的构建 | 第37-50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标准的H_-/H_∞残差生成器 | 第37-41页 |
4.3 借助辅助输出的H_-/H_∞残差生成器 | 第41-49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41-44页 |
4.3.2 观测器构建 | 第44-46页 |
4.3.3 仿真结果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H_-/L_∞观测器的故障诊断 | 第50-70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基于H_∞范数的阈值生成 | 第50-52页 |
5.3 基于L_∞范数的阈值生成 | 第52-55页 |
5.4 非线性系统的H_-/L_∞观测器构建 | 第55-68页 |
5.4.1 问题描述 | 第55-57页 |
5.4.2 构建基于H_-/L_∞的故障检测观测器 | 第57-64页 |
5.4.3 阈值生成和残差评价 | 第64页 |
5.4.4 仿真结果 | 第64-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