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110kv变电站的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我国变电站及其设计的发展趋势第9-11页
        1.2.1 我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第9-10页
        1.2.2 我国变电站设计的发展趋势第10-11页
    1.3 变电站的概念及作用第11-12页
        1.3.1 变电站的概念第11页
        1.3.2 变电站的分类第11页
        1.3.3 变电站的作用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变电站设计基本资料第13-18页
    2.1 变电站设计概况第13-15页
        2.1.1 电源第13页
        2.1.2 选址第13-14页
        2.1.3 气候条件第14-15页
        2.1.4 地质水文第15页
    2.2 变电站设计依据第15页
    2.3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变电站设计原则和要求第15-16页
        2.3.1 变电站设计原则第15-16页
        2.3.2 变电站设计要求第16页
    2.4 负荷分析第16-18页
        2.4.1 负荷分析目的第16页
        2.4.2 变电站负荷计算第16-18页
第3章 电气主接线设计和变压器选择第18-27页
    3.1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第18-24页
        3.1.1 电气主接线设计依据和要求第18页
        3.1.2 电气主接线母线接线形式方案论证第18-21页
        3.1.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选择第21-24页
    3.2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变电站变压器选择第24-27页
        3.2.1 台数选择第24页
        3.2.2 容量选择第24-25页
        3.2.3 绕组分析第25页
        3.2.4 调压方式选择第25页
        3.2.5 冷却方式选择第25-27页
第4章 短路电流的计算第27-34页
    4.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第27页
        4.1.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第27页
        4.1.2 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第27页
    4.2 短路电流的计算步骤第27-29页
        4.2.1 基准值选择第27-28页
        4.2.2 各支路元件电抗标幺值计算第28-29页
    4.3 短路电流的计算第29-34页
        4.3.1 网络变换计算公式第29页
        4.3.2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第29-30页
        4.3.3 最大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的计算第30-31页
        4.3.4 最小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的计算第31-34页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第34-48页
    5.1 电气设备选择原则和条件第34-35页
        5.1.1 电气设备选择原则第34页
        5.1.2 电气设备选择条件第34-35页
    5.2 断路器的选择第35-39页
        5.2.1 断路器的选择第35-36页
        5.2.2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和校验第36-39页
    5.3 隔离开关的选择第39-43页
        5.3.1 隔离开关的配置第39页
        5.3.2 隔离开关的选择和校验第39-43页
    5.4 互感器的选择第43-45页
        5.4.1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第43页
        5.4.2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第43-45页
    5.5 导线的选择第45-47页
        5.5.1 导线选择的原则第45页
        5.5.2 本变电站的导线选择第45-47页
    5.6 支持绝缘子的选择第47-48页
第6章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变电站系统保护第48-60页
    6.1 防雷接地保护装置第48-57页
        6.1.1 防雷接地保护要求第48-49页
        6.1.2 直击雷保护设计第49-52页
        6.1.3 接地装置的设计第52-53页
        6.1.4 感应雷过电压的保护设计第53页
        6.1.5 入侵雷电波的保护设计第53-54页
        6.1.6 避雷器的设计和选择第54-55页
        6.1.7 变压器中性点的防雷保护第55-57页
    6.2 电源电网三段式电流保护第57-60页
        6.2.1 第一段电流保护第57-58页
        6.2.2 第二段电流保护第58-59页
        6.2.3 第三段电流保护第59-60页
第7章 无功补偿装置第60-62页
    7.1 无功补偿装置的组成第60页
    7.2 一般规定第60-61页
    7.3 技术参数第61-62页
第8章 电气照明设计第62-65页
    8.1 照度标准第62页
    8.2 照明光源选择第62-63页
    8.3 照度和照明方式选择第63页
        8.3.1 一般照明第63页
        8.3.2 局部照明第63页
        8.3.3 应急照明第63页
    8.4 照明计算第63-65页
第9章 结论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励磁系统调差单元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发酵工业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