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立项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11-18页 |
1.1 立项依据 | 第11-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第二章 长期施肥下红壤的酸化特征 | 第18-35页 |
2.1 长期监测样点 | 第19-21页 |
2.1.1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概况 | 第19-20页 |
2.1.2 长期土壤质量监测点概况 | 第20-21页 |
2.1.3 祁阳县采样调查 | 第21页 |
2.2 结果和讨论 | 第21-31页 |
2.2.1 红壤酸化演变特征 | 第21-22页 |
2.2.2 红壤酸化和氮肥施用的关系 | 第22-27页 |
2.2.3 红壤酸化趋势预测 | 第27-31页 |
2.3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主要作物的酸害阈值 | 第35-54页 |
3.1 数据收集和整理 | 第36-38页 |
3.1.1 数据收集概况 | 第36-37页 |
3.1.2 数据整合分析 | 第37-38页 |
3.1.3 作物酸害阈值计算 | 第38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38-46页 |
3.2.1 作物产量-土壤pH响应关系及酸害阈值 | 第38-41页 |
3.2.2 决定作物产量-土壤pH响应关系的主控土壤因子 | 第41-43页 |
3.2.3 土壤酸化过程中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钙共同决定了作物产量 | 第43-46页 |
3.3 结论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表(数据引用文献) | 第50-54页 |
第四章 交换性铝:钙比限制了红壤作物产量 | 第54-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4.1.1 供试红壤 | 第55-56页 |
4.1.2 盆栽实验 | 第56页 |
4.1.3 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4.2 结果和讨论 | 第57-63页 |
4.2.1 作物生物量与土壤pH的关系 | 第57-59页 |
4.2.2 交换性铝/钙及其饱和度与土壤pH的关系 | 第59-61页 |
4.2.3 作物生物量与土壤交换性铝:钙比的关系 | 第61-63页 |
4.3 结论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67-70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5.2 创新点 | 第68页 |
5.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4页 |
在站期间参与项目、发表论文(论著)及获得奖励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