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对劳资伦理应用的考察 | 第9-14页 |
1.1 非法学领域劳资伦理的理论考察 | 第9-12页 |
1.2 劳动法学领域研究劳资伦理内涵的价值 | 第12-14页 |
1.2.1 劳资伦理及其内涵成为劳动法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 第13页 |
1.2.2 劳资伦理及其内涵能够为劳动法律制度提供伦理审视 | 第13-14页 |
第2章 劳资伦理的内涵界定 | 第14-23页 |
2.1 劳资伦理内涵界定的伦理学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1 伦理的基本内涵 | 第14-16页 |
2.1.2 对伦理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16-17页 |
2.2 劳资关系所含伦理特性因素 | 第17-21页 |
2.2.1 劳资关系身份主体的伦理性 | 第17-19页 |
2.2.2 劳资关系缔结与存续的伦理性 | 第19-20页 |
2.2.3 劳资关系主体行为互动的伦理性 | 第20-21页 |
2.3 本文对劳资伦理内涵的界定 | 第21-23页 |
第3章 对劳资伦理内涵的分析 | 第23-37页 |
3.1 劳资伦理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 | 第23-26页 |
3.1.1 经济基础条件 | 第23-24页 |
3.1.2 政策法律条件 | 第24-25页 |
3.1.3 劳资关系现实条件 | 第25-26页 |
3.2 劳资伦理是实然性与应然性、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 | 第26-27页 |
3.2.1 劳资伦理以劳资关系的客观存在为前提,指向其应然状态 | 第26页 |
3.2.2 劳资伦理内含规范性要求,指导劳资关系实践 | 第26-27页 |
3.3 劳资伦理对劳动者的伦理要求 | 第27-31页 |
3.3.1 劳动合同阶段劳动者的伦理要求 | 第28-29页 |
3.3.2 劳动给付阶段劳动者的伦理要求 | 第29-31页 |
3.4 劳资伦理对资方的伦理要求 | 第31-37页 |
3.4.1 劳动合同阶段用人单位的伦理要求 | 第32-33页 |
3.4.2 劳资关系运行阶段用人单位的伦理要求 | 第33-37页 |
第4章 劳资伦理及其内涵对劳动法的意义 | 第37-43页 |
4.1 劳资伦理为劳动法制提供伦理支撑 | 第37-40页 |
4.1.1 劳资伦理的伦理身份主体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 第38页 |
4.1.2 劳资伦理为劳动合同权利义务提供伦理依据 | 第38-39页 |
4.1.3 劳资伦理为劳动合同履行和劳资和谐提供伦理保障 | 第39-40页 |
4.2 劳资伦理促进劳动法治的完善 | 第40-43页 |
4.2.1 对劳资关系主体守法的意义 | 第40-41页 |
4.2.2 对劳动争议解决活动的意义 | 第41页 |
4.2.3 对劳动法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