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指纹与虹膜特征级融合的加密模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图目录第11-12页
表目录第12-13页
1 绪论第13-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2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第17-26页
    2.1 生物特征加密系统第17-20页
        2.1.1 Fuzzy Commitment方案第18页
        2.1.2 Fuzzy Vault方案第18-20页
    2.2 模板变换第20-24页
        2.2.1 双因子认证BioHashing方法第21-23页
        2.2.2 可撤销的生物特征第23-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多生物特征融合技术第26-34页
    3.1 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技术第26-28页
        3.1.1 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分类第27页
        3.1.2 多模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融合层次第27-28页
    3.2 多生物特征融合加密技术第28-33页
        3.2.1 特征级融合加密模型第28-30页
        3.2.2 决策级融合加密模型第30-31页
        3.2.3 密码级融合加密模型第31-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基于BioHashing和洗牌算法的可撤销密钥绑定方案第34-46页
    4.1 基于BioHashing和洗牌算法的可撤销密钥绑定方案第35-40页
        4.1.1 指纹特征获取模块第35-36页
        4.1.2 特征不可逆性实现模块第36-37页
        4.1.3 特征与密钥绑定模块第37-40页
    4.2 密钥绑定与恢复具体过程第40-42页
        4.2.1 密钥绑定过程第40-41页
        4.2.2 密钥恢复过程第41-42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4.4 安全性分析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基于指纹和虹膜特征级融合的加密方案第46-53页
    5.1 指纹BioCode特征提取第46-47页
    5.2 虹膜IrisCode特征提取第47-49页
    5.3 基于指纹与虹膜特征级融合的加密模型第49-51页
        5.3.1 特征获取模块第50-51页
        5.3.2 特征融合模块第51页
        5.3.3 特征与密钥绑定模块第51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总结和展望第53-55页
    6.1 总结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HF RFID多标签防碰撞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维映射的数字图像置乱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