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网格的定义 | 第7-10页 |
·网格技术的本质和特点 | 第8-9页 |
·网格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网格资源管理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网格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组织和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网格体系结构 | 第17-28页 |
·代理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代理技术的现状 | 第18-20页 |
·网格的基本功能模块 | 第20-23页 |
·网格资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GRM | 第21页 |
·网格作业管理(Task Management)GTM | 第21页 |
·网格交易管理(Exchange Management)GEM | 第21-22页 |
·网格收费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GAM | 第22页 |
·网格信誉度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GRM | 第22-23页 |
·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 | 第23-25页 |
·OGSA的目的和基本思想 | 第23-24页 |
·OGSA的架构 | 第24页 |
·OGSA的两大基础技术 | 第24-25页 |
·基于代理的网格体系结构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代理的第三方管理机制 | 第28-39页 |
·在线转账支付模式 | 第28-29页 |
·在线转账支付的优点 | 第28-29页 |
·在线转账模式缺点 | 第29页 |
·第三方平台结算支付模式 | 第29-31页 |
·第三方平台结算支付流程 | 第29-31页 |
·电子支票模式 | 第31页 |
·电子支票支付流程 | 第31-34页 |
·基于代理的第三方管理机制 | 第34-37页 |
·网格资源代理GRA | 第35页 |
·网格银行支付模块GBPM | 第35页 |
·网格银行收费模块GBCM | 第35页 |
·网格第三方服务器TES | 第35-36页 |
·基于代理的网格银行管理交易流程 | 第36-37页 |
·网格银行管理算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约束因子的资源分配模型 | 第39-50页 |
·正比例资源分配模型 | 第39-40页 |
·信誉值计算模块加入信任值模块后的代理系统 | 第40-46页 |
·代理管理器(AMM) | 第41-42页 |
·目录分配 | 第42页 |
·资源状态存储表 | 第42页 |
·资源发现代理 | 第42-43页 |
·资源提供代理 | 第43页 |
·信任值计算模块 | 第43-44页 |
·代理域之间的信任值计算 | 第44-45页 |
·基于修正参数的资源分配策略 | 第45-46页 |
·将约束机制加入到GRACE用于代理系统中 | 第46-49页 |
·新的代理系统内部工作流程 | 第47-48页 |
·程序的伪代码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资源发现的三级机制 | 第50-60页 |
·资源发现 | 第50-51页 |
·优化调度结构 | 第51-52页 |
·时间片管理 | 第51-52页 |
·预选管理 | 第52页 |
·缓冲管理 | 第52页 |
·缓冲优化机制 | 第52-53页 |
·预选机制 | 第53-56页 |
·预选资源相关概念 | 第54-55页 |
·时间片管理和记录管理 | 第55页 |
·满意记录和不满意记录 | 第55-56页 |
·加入了缓冲和预选的资源发现 | 第56-58页 |
·在缓冲和预选机制中的变量 | 第56-57页 |
·发现方法和具体流程 | 第57-58页 |
·优化程序算法实现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仿真实验 | 第60-70页 |
·网格调度模拟工具简介 | 第60-61页 |
·网格模拟器GRIDSIM介绍 | 第61-64页 |
·GridSim基本特征 | 第62页 |
·GridSim的安装步骤 | 第62-63页 |
·GridSim仿真步骤 | 第63-64页 |
·基于预选和缓冲的资源发现仿真试验 | 第64页 |
·模拟比较算法 | 第64页 |
·发现资源命的中率 | 第64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0-72页 |
·本论文所做的相关工作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