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

饲料用高活性植酸酶提取,纯化及活力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植酸及植酸的抗营养作用第9-12页
    1.2 植酸酶酶学及其应用第12-13页
    1.3 植物植酸酶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1 植酸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14页
        1.3.2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第14页
    1.4 本实验研究的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麦类籽实植酸酶活性对比第16-19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6-17页
        2.2.1 实验材料第16页
        2.2.2 实验方法第16-17页
    2.3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7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7-18页
    2.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小黑麦植酸酶的最适提取方法第19-24页
    3.1 引言第19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9-20页
        3.2.1 实验材料第19页
        3.2.2 实验方法第19-20页
    3.3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0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0-23页
        3.4.1 提取缓冲液最适 pH 探索第20-21页
        3.4.2 最适固液比探索第21页
        3.4.3 最适提取时间探索第21-22页
        3.4.4 最适提取活性剂浓度探索第22-23页
    3.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4章 小黑麦植酸酶纯化方法第24-31页
    4.1 引言第24页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4-25页
        4.2.1 实验材料第24页
        4.2.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4.3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5-26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4.4.1 硫酸铵饱和度与沉淀植酸酶的关系第26-27页
        4.4.2 测定硫酸铵分级浓缩蛋白的饱和度范围第27-28页
        4.4.3 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第28-30页
    4.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5章 小黑麦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31-35页
    5.1 引言第31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1-32页
        5.2.1 实验材料第31页
        5.2.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5.3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2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4页
        5.4.1 最适 pH 及 pH 稳定性第32-33页
        5.4.2 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第33-34页
        5.4.3 反应初速度的测定第34页
        5.4.4 Km 值与 Vmax 的测定第34页
    5.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6章 讨论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磷酸盐转运体OsPht1;3和OsPht1;5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共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和鸡IL-6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