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14-15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5.2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 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 | 第15-16页 |
2.1.1 环境绩效审计的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1.2 环境绩效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的差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2.2 环境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16-18页 |
2.2.1 基于PSR模型的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2.2 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其他方法和体系的实证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18-20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3.1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概述 | 第20-21页 |
3.1.1 相关概念 | 第20页 |
3.1.2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动因 | 第20-21页 |
3.1.3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主体 | 第21页 |
3.1.4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客体 | 第21页 |
3.2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内容 | 第21-23页 |
3.2.1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职能 | 第21-22页 |
3.2.2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22-23页 |
3.2.3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内容 | 第23页 |
3.3 受托环境责任理论 | 第23-24页 |
3.4 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3.4.1 PSR模型的原理 | 第24-27页 |
3.4.2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 第27-29页 |
4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和审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 第29-35页 |
4.1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问题 | 第29-30页 |
4.1.1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 第29页 |
4.1.2 我国大气污染的问题 | 第29-30页 |
4.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 第30-32页 |
4.2.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 | 第30页 |
4.2.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4.3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 第32-35页 |
4.3.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现状 | 第32-33页 |
4.3.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问题 | 第33-35页 |
5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职能实现 | 第35-40页 |
5.1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鉴证职能 | 第35-37页 |
5.1.1 对合规性的鉴证 | 第35-36页 |
5.1.2 对真实性的鉴证 | 第36-37页 |
5.2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监督职能 | 第37-39页 |
5.3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评价职能 | 第39-40页 |
6 基于PSR模型的评价体系构建和主成分分析 | 第40-52页 |
6.1 PSR模型的构建 | 第40-43页 |
6.1.1 PSR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0-41页 |
6.1.2 指标的具体选取 | 第41-43页 |
6.2 评价体系的主成分分析 | 第43-52页 |
6.2.1 主成分分析的过程 | 第43-48页 |
6.2.2 江苏省13个地级市间的大气治理绩效比较 | 第48-49页 |
6.2.3 江苏省大气治理绩效的年度变化 | 第49-50页 |
6.2.4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7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7.1 对政府治理工作的建议 | 第52-53页 |
7.2 对审计的建议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