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现有文献概述 | 第11-12页 |
三、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股东查阅权概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价值论 | 第15-19页 |
一、法经济学解释 | 第15-17页 |
二、合同法原理解释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股东查阅权具体规范 | 第19-49页 |
第一节 查阅权主体 | 第19-25页 |
一、典型主体立法 | 第19-20页 |
二、非典型主体 | 第20-25页 |
第二节 制衡机制——正当目的 | 第25-37页 |
一、正当目的的界定 | 第25-33页 |
二、正当目的的证明 | 第33-37页 |
三、正当目的的审查 | 第37页 |
第三节 查阅范围 | 第37-49页 |
一、查阅范围涉及资料 | 第38-41页 |
二、查阅范围的限制因素 | 第41-46页 |
三、查阅范围的非限制因素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我国股东查阅权立法及实践的一些建议 | 第49-58页 |
第一节 我国立法存在的不足 | 第49页 |
第二节 立法及法律实践上的思考 | 第49-58页 |
一、再议主体 | 第49-51页 |
二、诉讼时效 | 第51-53页 |
三、股东的诉讼举证 | 第53-55页 |
四、查阅代理人制度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