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论文

青南地区班玛县藏族碉楼营造技术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课题来源第11-12页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1 选题目的第12页
        1.3.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4.1 对于藏族民居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2 对于藏族碉楼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4.3 对于青海民居的研究第19-21页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1-23页
        1.5.1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2 研究方法第23页
    1.6 小结第23-24页
2.班玛碉楼营造技术的生成环境及载体第24-46页
    2.1 青南地区区域概述第24-27页
    2.2 自然环境背景第27-30页
        2.2.1 气候特征第27-28页
        2.2.2 地形地貌第28页
        2.2.3 自然资源第28-30页
    2.3 社会人文环境背景第30-34页
        2.3.1 行政区划第30页
        2.3.2 生产方式第30-32页
        2.3.3 社会环境与民风第32-33页
        2.3.4 民族与宗教第33-34页
    2.4 物质载体——班玛碉楼第34-43页
        2.4.1 聚落选址及特征第35-38页
        2.4.2 建筑空间布局及功能第38-41页
        2.4.3 造型艺术第41-43页
    2.5 小结第43-46页
3.传统班玛碉楼营造技术研究第46-64页
    3.1 建筑用材与尺度第46-49页
        3.1.1 建筑用材第46-48页
        3.1.2 尺度第48-49页
    3.2 各部分构造做法第49-56页
        3.2.1 地基第49-50页
        3.2.2 墙体第50-52页
        3.2.3 承重木梁柱结构第52-54页
        3.2.4 土木结构的平屋顶及楼面第54-55页
        3.2.5 门窗第55-56页
    3.3 施工方法第56-58页
    3.4 建筑装饰艺术第58-60页
    3.5 营造技术的特点及不足第60-61页
        3.5.1 功利性——以实用为原则第60-61页
        3.5.2 营造技术的经验性第61页
        3.5.3 班玛碉楼营造技术的不足第61页
    3.6 小结第61-64页
4.当代班玛碉楼营造技术环境变迁及自发性改造第64-80页
    4.1 外部环境变迁及自发性改造第64-70页
        4.1.1 政策环境第64-66页
        4.1.2 经济条件发展第66-67页
        4.1.3 材料、技术的发展第67-70页
    4.2 内部环境变迁及自发性改造第70-77页
        4.2.1 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第70-74页
        4.2.2 更高的审美追求第74-77页
    4.3 新建碉楼存在的问题第77-79页
        4.3.1 建筑选址及布局第77-78页
        4.3.2 部分结构做法不合理第78页
        4.3.3 少数碉楼建筑风貌混乱第78-79页
    4.4 小结第79-80页
5.班玛县碉楼营造更新策略研究第80-104页
    5.1 改善碉楼内部空间环境第80-85页
        5.1.1 多样化碉楼空间功能第80-83页
        5.1.2 人畜分离的空间布局第83-85页
    5.2 碉楼营造技术的改进第85-98页
        5.2.1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第85-89页
        5.2.2 提高碉楼的保温性能第89-95页
        5.2.3 改进楼屋面防水防潮措施第95-98页
        5.2.4 提高木结构的防腐、防火性能第98页
    5.3 合理引进新的适宜技术第98-101页
        5.3.1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第98-100页
        5.3.2 建造简易的沼气池第100-101页
    5.4 传承建筑地域文化特色第101-103页
        5.4.1 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空间第101页
        5.4.2 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第101-103页
    5.5 小结第103-104页
6.结语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图录第112-116页
表录第116-118页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观感知的西安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研究
下一篇:清代大木作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