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的关键措施 | 第9-11页 |
1.3 硅灰及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3.1 硅灰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2 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4 本研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思路 | 第14-15页 |
1.5 硅溶胶改善水泥基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19-21页 |
2.1 原料 | 第19-20页 |
2.2 主要的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3. 纳米硅溶胶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第21-26页 |
3.1 测试方法 | 第2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3.2.1 硅溶胶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2 硅溶胶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机理分析 | 第22-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改性硅溶胶的制备以及表征 | 第26-40页 |
4.1 改性硅溶胶的合成、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27-29页 |
4.1.1 有机改性硅溶胶的制备 | 第27-28页 |
4.1.2 测试与表征 | 第28-2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4.2.1 不同硅烷偶联剂对改性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2 表面活性剂对改性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3 pH 值对硅烷偶联剂转化率和改性硅溶胶表层处理净浆吸水率的影响 | 第31-33页 |
4.2.4 合成温度对硅烷偶联剂转化率和改性硅溶胶表层处理净浆吸水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5 合成时间对硅烷偶联剂转化率和改性硅溶胶表层处理净浆吸水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6 硅烷偶联剂的掺量对其转化率和改性硅溶胶表层处理净浆吸水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改性硅溶胶表层处理水泥净浆的憎水性能 | 第37页 |
4.4 改性硅溶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内掺、外涂硅溶胶两种方式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5.1 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5.2.1 胶砂薄片厚度、浸渍时间对涂刷量 Q 值的影响 | 第41页 |
5.2.2 外涂硅溶胶对水泥胶砂试块 28d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5.2.3 内掺改性硅溶胶对水泥净浆的抗压强度和凝胶时间 | 第4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6. 内掺、外涂硅溶胶对处理水泥胶砂试块耐久性的影响 | 第43-52页 |
6.1 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6.2.1 内掺、外涂两种方式对水泥胶砂碳化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6.2.2 内掺、外涂两种方式对胶砂试块抗冻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6.2.3 内掺、外涂两种方式对水泥胶砂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7. 结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7.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