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钧仁学视域下的心学转型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第一章 颜钧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渊源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王学兴起与泰州学派的创立 | 第19-21页 |
第三节 颜钧的个人经历与师承关系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简易本体论 | 第24-34页 |
第一节 仁是心的本体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对孔孟儒学的复归和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 第28-34页 |
第三章 “放心体仁”的工夫论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制欲非体仁”与“放心体仁”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颜钧在工夫论上的转型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以“百姓日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 | 第40-46页 |
第一节 颜钧的社会实践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安身运世”的内圣外王新主张 | 第42-46页 |
第五章 平民儒学与精英儒学如何从对立走向调和 | 第46-52页 |
第一节 对颜钧仁学的评价 | 第46-49页 |
第二节 颜钧仁学的现代意义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