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实验药理学论文

芳樟醇抗红色毛癣菌机理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皮肤癣菌的流行病学第12-14页
    1.2 皮肤癣菌的致病机制第14-15页
    1.3 抗真菌药物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1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其作用机理第15-16页
        1.3.2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第16页
    1.4 精油的抗菌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芳樟醇抗真菌活性研究第20-26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0-22页
        2.1.1 主要材料第20页
        2.1.2 主要试剂第20页
        2.1.3 主要仪器第20-21页
        2.1.4 试剂配制第21页
        2.1.5 菌悬液的制备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2.1 芳樟醇抗真菌实验第22页
        2.2.2 芳樟醇对T.rubrum最小抑菌浓度第22-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4页
        2.3.1 芳樟醇滤纸片扩散实验结果第23页
        2.3.2 芳樟醇对T.rubrum最小抑菌浓度第23-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26页
3 芳樟醇对T.rubrum抗菌机理研究第26-42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26-28页
        3.1.1 主要材料第26页
        3.1.2 主要试剂第26-27页
        3.1.3 主要仪器第27页
        3.1.4 试剂配制第27-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3.2.1 芳樟醇对T.rubrum菌丝形态的影响第28页
        3.2.2 芳樟醇对T.rubrum菌丝径向生长影响第28-29页
        3.2.3 T.rubrum体外感染指甲模型建立及芳樟醇抑菌评价第29页
        3.2.4 芳樟醇对T.rubrum孢子的萌发影响第29-30页
        3.2.5 芳樟醇对T.rubrum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第30-31页
        3.2.6 透射电镜观察芳樟醇对T.rubrum超微结构影响第31-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3.3.1 芳樟醇对T.rubrum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第32页
        3.3.2 芳樟醇对T.rubrum菌丝径向生长抑制结果第32-34页
        3.3.3 芳樟醇对指甲感染模型抑菌效果评价第34页
        3.3.4 芳樟醇抑制T.rubrum孢子的萌发结果第34-35页
        3.3.5 芳樟醇改变T.rubrum细胞膜通透性结果第35-38页
        3.3.6 芳樟醇对T.rubrum超微结构影响结果第38-39页
    3.4 结果讨论第39-42页
4 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药效评价第42-58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2-43页
        4.1.1 主要材料第42页
        4.1.2 主要试剂第42-43页
        4.1.3 主要仪器第43页
        4.1.4 试剂配制第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7页
        4.2.1 芳樟醇凝胶剂制备实验第43-45页
        4.2.2 豚鼠感染模型的构建及药效评价第45-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5页
        4.3.1 芳樟醇凝胶剂配方筛选结果第47-48页
        4.3.2 豚鼠感染模型的构建及治疗结果第48-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5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5.1 总结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鲍曼不动杆菌小分子肽的合理设计、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普伐他汀钠对LPS诱导的人外周血NE释放及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