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友好仲裁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友好仲裁制度的崛起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友好仲裁的起源和发展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境外友好仲裁的立法现状 | 第11-16页 |
一、欧洲大陆法系国家 | 第11-13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 | 第13-15页 |
三、拉丁美洲国家 | 第15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国际性法律文件中的友好仲裁 | 第16-19页 |
一、国际公约 | 第16-17页 |
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 | 第17页 |
三、国际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友好仲裁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和实践 | 第19-22页 |
一、《仲裁法》和《贸仲规则》的规定 | 第19-20页 |
二、天津仲裁委的创新实践 | 第20-21页 |
三、上海自贸区的友好仲裁规则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仲裁法》回避友好仲裁的原因 | 第22-26页 |
一、我国的国情制约 | 第22-23页 |
二、友好仲裁制度的固有缺陷 | 第23-24页 |
三、我国现有法律中友好仲裁的生存空间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全面采纳友好仲裁的必要性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友好仲裁的立论依据 | 第26-30页 |
一、友好仲裁的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二、公平善意原则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友好仲裁的制度优势 | 第30-34页 |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 | 第30页 |
二、商事仲裁实践的需要 | 第30-31页 |
三、弥补依法仲裁和法律规则的缺陷 | 第31-32页 |
四、结果的可预测性不输于依法仲裁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友好仲裁的用词、界定和性质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友好仲裁的用词 | 第34-38页 |
一、友好仲裁的外文表达及借鉴意义 | 第34-37页 |
二、衡平仲裁与友好仲裁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友好仲裁的界定 | 第38-41页 |
一、适用范围 | 第39-40页 |
二、适用前提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友好仲裁的性质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友好仲裁制度的运用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友好仲裁的适用条件——当事人授权 | 第43-46页 |
一、授权方式 | 第44-45页 |
二、授权时间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我国对友好仲裁制度的设限 | 第46-47页 |
一、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共秩序 | 第46-47页 |
二、仲裁程序性法律的不可排除 | 第47页 |
第三节 友好性和既有规则的遵循 | 第47-50页 |
一、合同条款和商人习惯法的适用 | 第47-48页 |
二、公平善意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兼容 | 第48-49页 |
三、配套措施的跟进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友好仲裁裁决的撤销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