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PCIE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的总体方案 | 第14-25页 |
2.1 PCIE高速采集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 第14-15页 |
2.2 PCIE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方案设计描述 | 第15-16页 |
2.3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案的选取 | 第16-19页 |
2.3.1 嵌入式控制器的选取 | 第16-17页 |
2.3.2 PCI Express总线的选取 | 第17-18页 |
2.3.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18-19页 |
2.4 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的开发中主机环境的搭建 | 第19-24页 |
2.4.1 宿主机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21-22页 |
2.4.2 TFTP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2页 |
2.4.3 NFS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2-23页 |
2.4.4 宿主机minicom串.环境的搭建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Linux系统移植以及驱动开发的相关技术 | 第25-39页 |
3.1 合成仪器中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 | 第25-26页 |
3.2 Linux系统移植 | 第26-28页 |
3.2.1 Uboot的移植 | 第26页 |
3.2.2 Linux内核移植 | 第26-27页 |
3.2.3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 第27-28页 |
3.3 PCIE设备与驱动的绑定过程 | 第28-29页 |
3.4 Linux设备驱动的开发流程 | 第29-34页 |
3.4.1 模块的初始化和卸载 | 第30页 |
3.4.2 注册和注销设备驱动程序 | 第30-31页 |
3.4.3 文件操作 | 第31-32页 |
3.4.4 Linux中的中断处理 | 第32页 |
3.4.5 PCIE接.驱动程序实现基本框架 | 第32-34页 |
3.5 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开发的相关技术 | 第34-38页 |
3.5.1 PCIE的DMA读写操作的设计技术 | 第35-36页 |
3.5.2 PCIE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的锁机制 | 第36-37页 |
3.5.3 PCIE高速数据采集卡的MSI中断技术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PCIE数据采集卡接.驱动的实现 | 第39-57页 |
4.1 PCIE设备配置空间 | 第39-41页 |
4.1.1 PCIE设备配置空间的配置 | 第39-40页 |
4.1.2 BAR0空间中配置寄存器 | 第40-41页 |
4.2 PCIE设备驱动的具体实现 | 第41-47页 |
4.2.1 PCIE设备驱动模块注册 | 第42-46页 |
4.2.2 中断处理程序 | 第46页 |
4.2.3 PCIE设备模块的卸载 | 第46-47页 |
4.3 采集卡设备驱动的具体实现 | 第47-55页 |
4.3.1 注册字符设备 | 第47-48页 |
4.3.2 file_operations结构体的实现 | 第48-53页 |
4.3.3 锁机制的实现 | 第53-55页 |
4.4 应用程序的编写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系统各模块的加载和调试 | 第57-70页 |
5.1 Linux系统的移植测试 | 第57-61页 |
5.2 PCIE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的加载 | 第61-64页 |
5.3 PCIE高速数据采集卡驱动功能的测试 | 第64-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