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基于Rpb2基因序列的燕麦属物种发育研究 | 第10-3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1 燕麦属物种分类及起源 | 第10-12页 |
1.2 燕麦属系统进化 | 第12-13页 |
1.2.1 基因组进化 | 第12-13页 |
1.2.2 物种进化 | 第13页 |
1.3 燕麦属物种进化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4 DNA序列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2.3 实验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0-30页 |
3.1 Rpb2基因序列 | 第20-22页 |
3.2 基于Rpb2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 第22-30页 |
3.2.1 A基因组二倍体物种关系 | 第23-24页 |
3.2.2 AB基因组四倍体物种和A基因组二倍体物种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3.2.3 AC基因组四倍体物种和A、C基因组二倍体物种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3.2.4 ACD基因组六倍体物种和AC基因组四倍体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3.2.5 燕麦属不同基因组Rpb2序列系统发育关系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6页 |
4.1 二倍体燕麦之间的关系 | 第30页 |
4.2 AB基因组四倍体物种的形成 | 第30-32页 |
4.2.1 AB基因组四倍体中A基因组供体 | 第31-32页 |
4.2.2 AB基因组四倍体中B基因组来源 | 第32页 |
4.3 AC基因组四倍体和ACD基因组六倍体的形成 | 第32-36页 |
4.3.1 AC基因组四倍体和ACD基因组六倍体中A基因组来源 | 第33-34页 |
4.3.2 AC基因组四倍体和ACD基因组六倍体中C基因组来源 | 第34页 |
4.3.3 ACD基因组六倍体中D基因组来源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中国裸燕麦种质资源GBS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6-5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36-39页 |
1.1 遗传多样性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 第36-37页 |
1.1.2 DNA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 第37-38页 |
1.1.3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 | 第38页 |
1.2 裸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39-4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2.2.1 DNA样品准备 | 第41页 |
2.2.2 GBS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41页 |
2.3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1-43页 |
2.3.1 单倍型分析 | 第41-42页 |
2.3.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页 |
2.3.3 群体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2.3.4 固定分化指数F_(st)计算 | 第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3.1 获得的单倍型标记 | 第43-44页 |
3.2 遗传多样性 | 第44-45页 |
3.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45-49页 |
3.3.1 聚类分析 | 第45-47页 |
3.3.2 PCA分析 | 第47页 |
3.3.3 基于模型的STRUCTURE分析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