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CONTENT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泉水形势日益严峻 | 第12-13页 |
1.1.2 泉水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 第13页 |
1.1.3 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项目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项目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2章 回灌保泉方案初始风险评估,拟定指标清单 | 第19-29页 |
2.1 济南市回灌保泉方案概况简述 | 第19-20页 |
2.1.1 自然概况(水文地质) | 第19-20页 |
2.1.2 方案实施状况 | 第20页 |
2.2 回灌保泉方案安全的分析研究 | 第20-21页 |
2.2.1 回灌保泉安全的内涵 | 第20页 |
2.2.2 回灌保泉方案安全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3 回灌保泉方案初始风险评估 | 第21-29页 |
2.3.1 风险因子识别 | 第22-25页 |
2.3.2 风险评估 | 第25-29页 |
第3章 建立济南市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42页 |
3.1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 第29-30页 |
3.1.1 指标体系的含义 | 第29页 |
3.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3.2 济南市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 第30-32页 |
3.2.2 具体评价指标的确定依据 | 第32-33页 |
3.3 济南市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工作概述 | 第33-42页 |
3.3.1 确定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 第33-34页 |
3.3.2 安全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与方法 | 第34-39页 |
3.3.3 常用评价方法概述与选取 | 第39-42页 |
第4章 回灌保泉方案安全评价 | 第42-69页 |
4.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2-46页 |
4.1.1 基本步骤 | 第42-43页 |
4.1.2 权重计算 | 第43-46页 |
4.2 确定隶属度 | 第46-56页 |
4.2.1 方法概述 | 第46-47页 |
4.2.2 具体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47-56页 |
4.3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56-59页 |
4.3.1 步骤简述 | 第56-58页 |
4.3.2 模糊评价 | 第58-59页 |
4.4 突变理论评价 | 第59-63页 |
4.4.1 方法概述 | 第59-60页 |
4.4.2 基本步骤 | 第60页 |
4.4.3 计算 | 第60-63页 |
4.5 投影寻踪评价 | 第63-67页 |
4.5.1 投影寻踪法的基本步骤 | 第63-64页 |
4.5.2 计算 | 第64-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回灌保泉方案风险管理与风险应对 | 第69-75页 |
5.1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2 原因探究 | 第70页 |
5.3 回灌保泉方案风险管理 | 第70-71页 |
5.4 回灌保泉方案风险应对 | 第71-75页 |
5.4.1 风险应对的内涵 | 第71-72页 |
5.4.2 风险控制对策的制定 | 第72-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附录1 | 第7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