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成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 学困生的定义 | 第12页 |
2.2 学困生的类型 | 第12-13页 |
2.3 国内外对学困生成因的研究 | 第13-15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3.3 研究工具和方法 | 第15-18页 |
3.3.1 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和筛选 | 第16页 |
3.3.2 访谈法 | 第16-18页 |
4. 学困生成因分析 | 第18-32页 |
4.1 调查问卷表结果分析 | 第18-22页 |
4.1.1 个人因素 | 第18-19页 |
4.1.2 学校因素 | 第19-20页 |
4.1.3 教师因素 | 第20-21页 |
4.1.4 家庭因素 | 第21-22页 |
4.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22-32页 |
4.2.1 个人因素 | 第22-26页 |
4.2.2 学校因素 | 第26-28页 |
4.2.3 教师因素 | 第28-29页 |
4.2.4 家庭因素 | 第29-32页 |
5.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第32-46页 |
5.1 情感接纳 | 第32-39页 |
5.1.1 学困生的自我接纳和被接纳 | 第32-35页 |
5.1.2 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 第35-38页 |
5.1.3 对学生的爱是核心 | 第38-39页 |
5.2 兴趣培养 | 第39-41页 |
5.2.1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 第39-40页 |
5.2.2 改进教学方法 | 第40-41页 |
5.2.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 第41页 |
5.3 潜能激发 | 第41-43页 |
5.3.1 查漏补缺抓基础 | 第41-42页 |
5.3.2 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第42页 |
5.3.3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42页 |
5.3.4 父母参与赏识教育 | 第42-43页 |
5.4 跟踪反馈 | 第43-46页 |
5.4.1 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袋 | 第43-44页 |
5.4.2 及时谈话 | 第44页 |
5.4.3 定期家访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48页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6页 |
6.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